“鱼子酱喝冰川水长大?还是四川产的?”“七彩甘薯?靠谱不?”“这里有山羊!”……9月20日,南京城东的江苏省农科院里满是惊叹声——恰逢新修订的科普法施行后首个全国科普月与即将到来的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叠加”,一场以“科技创造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热闹启幕。
不同于往年,今年省农科院这场“农科派对”共集结了江苏、黑龙江、宁夏、四川等9家省级农科院“硬核成果”,80余家农业企业带着“新鲜尖货”亮相,上万市民与中小学研学团穿梭其间,在触摸科技、品尝美味、互动玩乐中,解锁农业科技的“奇妙密码”,共赴一场“有料又有趣”的丰收科普盛宴。

打卡跨省“黑科技”!鱼子酱“中国造”
走进成果展示区,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的展台前排起长队。金属罐里,颗颗饱满的鱼子酱泛着珍珠光泽,与大家印象中“进口奢侈品”不同,这竟是四川的“本土骄傲”。“我们的鲟鱼喝的是冰川雪水,再靠技术提前鉴定雌雄,怀卵量直接多了10%!”该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林珏拿起展品,向围观市民揭秘:如今四川鱼子酱产量、销量稳居全国第二,全球每100克鱼子酱里,就有14克来自这里,不少米其林餐厅都把它端上了餐桌,“接下来还要研发新品种,让口感更醇厚,营养更丰富。”
不远处的宁夏农林科学院展台,同样被市民“围得水泄不通”。红彤彤的枸杞盛在盘子里,瓶装原浆一字排开,满满都是“健康味”。“宁夏枸杞能出名,一半靠环境,一半靠技术!”枸杞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亚军拿起一盒原浆举例:原浆采摘后直接加工,能把枸杞的有效成分“锁”住,“枸杞对免疫力、视力都好。”他还透露,这次带来的5个枸杞新品种藏着“大本事”,“过去老品种一人一天最多采70斤,现在的品种果实大、易采摘,一天能采200斤,既让种植户多赚钱,也让枸杞产业链更完善。”
本土“农科明星”也不甘示弱。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的展台前,刚蒸好的苏玉糯玉米冒着热气,工作人员刚把玉米切段放入盘内,就被抢着尝鲜。“这玉米口感糯叽叽的,还有自然甜味!”该所所长、博士王顺祥笑着说,除了玉米,他们还带来了蚕豆、毛豆等“家常菜品种”,“就说蚕豆吧,在南通是实打实的富民产业,老百姓爱吃,种植户也能靠它增收。”
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南粳系列大米,更是现场“圈粉无数”。所长杨杰介绍:“现在南粳大米不光覆盖江苏全省,还卖到了浙江、安徽、山东,种植面积占江苏水稻的近三分之一。我们不只追求‘好吃’,还在抗高温、抗病虫害上做了很多研究,让大米既香又稳收。”
玩嗨农科“嘉年华”,萌宠最受萌娃青睐
“妈妈,我能摸一下小蛇吗?”在动物板块,7岁的浩浩攥着妈妈的手,眼睛直勾勾盯着玻璃箱里的金黄色玉米蛇。今年的萌宠区堪称 “动物乐园”,既有牛、羊、兔,形态各异的常见宠物,也有玉米蛇、乌龟、蜥蜴等难得一见的珍奇“异宠”。有胆子大的小朋友凑上前轻轻摸蛇鳞,还兴奋地喊:“好光滑!一点都不可怕!”另一边,温顺的英国矮脚马等着小朋友骑行,山羊、小兔子在围栏里蹦蹦跳跳,引得孩子们追着喂菜叶,笑声洒满整个展区。

手工制作区热闹不减,来自江苏省农学会老师们正在为研学团小朋友们带来“别开生面”的手工体验——蝴蝶画、花朵书签、豆豆五彩画,让小朋友们充分发挥想象,动手创作着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农科大作”。
最让市民惊叹的,还要数智慧农业体验区。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滴灌每一株作物,虫情监测设备实时“捕捉”害虫踪迹,无人机在田野上空盘旋巡检,植物工厂里的蔬菜在灯光下长势喜人……“原来现在种地这么高科技!”市民李女士忍不住感叹。

智能装备区域内,多种现代化农机农具与设施装备集中亮相——从深耕土地的耕作机械到精准播种的农具,从智能高效的收割设备到配套的设施器械,一应俱全。这些往常出现在广袤田野中的“大家伙”,此时变成了小朋友们触手可及的“大型科技玩具”。
“基因银行”江苏省种质资源库,更是藏着农业科技的“秘密”。室内大屏播放着科普视频,展柜里陈列着水稻、小麦、大豆等种子,工作人员手里拿着一粒普通的稻种,向观众讲解:“这里珍藏了超5万份种质资源,它们就是农业的‘芯片’!有了这些‘遗传密码’,我们才能培育出更好的品种,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科技“飞”上餐桌!农科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百姓家
“好吃!还要再拿一根玉米!”捧着装满美食的小饭盒,5岁的 “小番薯”一边嚼着玉米,一边含糊地喊。他的饭盒里满是“战利品”:黑龙江农科院的红肠、江苏农科院伊犁分院的牛肉、沿江农科所的玉米,“吃完要去萌宠区看小兔子!”
产品产销区的“匠心农品・特色优选会”,更是人头攒动。展台上,琳琅满目的优质农产品摆得满满当当:不仅有独具特色“苏农科”系列产品集中亮相,还有与省农科院专业所合作企业带来的科技农产品,更有来自江苏省绿色食品协会和省委驻灌云县乡村振兴工作队推荐的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齐聚一堂。

“以前总觉得农业科技离我们很远,今天才知道,吃的大米、玉米,背后都有这么多学问!”市民王先生拎着刚买的水果玉米和酸奶、甘薯,笑着说:“买了几十块钱的东西,既能体验又能购物,太值了!”
本次公众开放日由江苏省农科院联合江苏省农学会、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共同举办。近年来,省农科院结合四季时令与农时农事,已举办20余场主题开放日,吸引超10万名市民走进农科院,近距离感受农业科技的魅力。开幕式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十四五” 农业科技成果》正式发布,科普读物《了不起的种子》也现场推介,嘉宾还向小记者团代表赠送了读物。
“在全国首个科普月,我们以‘科技创造健康生活’为主题办这场活动,就是想让大家看到科技创新的风采,感受‘三农’发展的成就。”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黄俊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农业、热爱农业,也为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氛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