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
中国航海日
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
全天免费开放
六百多年前
这里是制造郑和下西洋宝船的地方
六百多年后
重返这片传奇之地
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航海盛宴!

触摸历史温度
近距离观赏郑和铜像与仿古宝船
感受六百年前
“千帆竞发”的壮阔景象
精彩亮点抢先看
郑和船队珍贵文献、历史图片
古代航海“黑科技”:罗盘、牵星板
解密无GPS时代的远航智慧

《海丝路上的西行者》
特展目前正在热展中
参观方式:
公园门票包含展览
7月11日中国航海日当天
免费入园



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
决策地和起航地

龙江船厂遗址
位于鼓楼区漓江路57号的
龙江船厂遗址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是专为郑和下西洋所兴建的
大型官办造船基地

明史专家马渭源告诉记者,作为国内目前保存面积最大的古代打造航海船只的船厂遗址,其最有价值的当属一排一排的“作塘”,即类似船坞的水塘,是当年建造宝船时的坞式工作台。
10多年前,在对其中第六作塘的考古挖掘中,出土了舵杆、船板、造船工具、生活用具等文物千余件,并发现34处造船“基础”遗迹。其中一根长达11.03米的舵杆,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考古学家认为
六作塘是一处设计严密、布局有序、
曾经极为繁忙的造船场所
船舶在此造好之后
将作塘灌满江水
凿开与长江相邻的“坞门”
船舶即可驶进长江
继而入海作远洋航行

《郑和航海图》
《郑和航海图》原名
《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
直抵外国诸番图》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

据马渭源介绍,该图充分吸收了中国古代尤其是唐宋元发达的海外交通和航海技术成就,对海外一些航海与地理知识也有所借鉴,最后结合郑和下西洋实地调查和勘验进而科学地绘制而出,共绘制500多个地名。
全图以南京为起点,标明了航线所经各国的方位、航道远近、深度,以及航行的方向牵星高度,何处有礁石或浅滩,等等。航海地图全长560厘米,明代晚期,茅元仪将其切为20幅分图编入军事著作《武备志》中。直到1885年,一英国学者在所著论文中对《郑和航海图》进行复制,并考证了其中一百多个地名。

郑和墓
郑和墓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江宁谷里牛首山南麓
墓形为回字形
墓前台阶有4组7层28级
寓意郑和七次下西洋
历时28年
遍访近40个国家和地区

早在2012年
南京就被列入
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遗预备名单
2016年
国家文物局明确
龙江船厂遗址、浡泥国王墓、
洪保墓、郑和墓4处
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
为首批申遗点
继续讲述着南京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变迁中曾经拥有的独特地位
历史从未远去
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航行
站在宝船启航的原点
让我们沿着时光之河溯流而上
转载自南京日报微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编辑 谷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