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观察+(10)│为什么“苏超”观众席和比赛一样精彩?

紫金山新闻
2025-07-10 07:00

前段时间,刷到一条网友的动态让人忍俊不禁:“苏超像一个巨大的认亲现场!来奥体看苏超,结果左边是高中班主任,右边是高中同学,真的太巧了!”

说巧,但并不意外——毕竟,7月5日晚,“苏超”第6轮上演焦点战役,南京队在主场迎战苏州队。官方统计显示,本场比赛共有60396名观众来到南京奥体中心现场观战,“苏超”的单场观众人数纪录也就此被刷新。这么多人的赛场里,怕是遇上一两个熟人,概率也并不小。

当老百姓愿意为家乡荣誉较真,城市体育运动发展的引擎,根本不用外界“踩油门”。强大的全民代入感和参与感,是老百姓愿意走进球场的原动力。从“第二现场”的狂欢氛围,到赛后“无痕观赛”的自发秩序,从城市荣誉感到文旅消费链,观众行为本身,已成为比比分更动人的“赛事内容”。

「当比赛成为城市请柬」

这里没有球星,只有邻居

“我滴个乖乖!” 

5日晚南京对阵苏州的比赛,比赛进行到第57分钟,苏州队定位球直接射门击中立柱弹出,看台上惊叹一片。场上每有情况,就会掀起层层声浪,在耳边轰鸣。比赛开始不久,观众们就玩起了人浪,乐此不疲。 

现场观众感慨,当日将近40°C的天气已经不止炎热,而是滚烫。坐在球场,感觉自己像只小龙虾,通红火热。摇着扇子,衣服湿透,一起呐喊,非常欢乐。

“欢迎苏州!”“谢谢南京!”这是开赛前两地球迷的友好互动。没有剑拔弩张的火药味,只有对足球共同的热爱和尊敬。赛场上此起彼伏的加油呐喊声,更是将体育场化作一片沸腾的海洋。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苏超 观众席”,网友们自发分享的短视频也让人心潮澎湃。

日本知名纪录片导演竹内亮也专程赶到南京奥体中心观看“苏超”比赛,为南京队加油。他对“苏超”的火爆感到惊叹,并透露自己想拍“苏超”纪录片。

一位资深球迷在赛前说:“最伟大的成就,不是捧起冠军奖杯那一刻,而是为成千上万的追随者,创造值得铭记终生的瞬间。”或许,“苏超”证明了中国足球最稀缺的不是人才,而是让普通人爱上足球的理由。这,就是“苏超”球迷!

「第二现场」

商场、餐厅、城墙脚下成了“无形看台”

7月5日晚,“苏超”南京队与苏州队在南京奥体中心激情对决。赛场之外,足球热度也点燃全城。

南京市商务局会同各个板块,聚焦“看赛事、喝啤酒、品美食、逛夜市”四大融合场景,精心组织全市66个安全有序的“第二现场”,满足球迷观赛和消费需求。

该局监测数据显示,7月5日当天,全市66个设置直播观赛“第二现场”的重点商场、街区、商家,吸引观赛客流25.4万人次,拉动总客流142.5万人次,同比增长30.1%,带动商品销售额3.4亿元,增长16.5%。

为满足球迷观赛需求,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则充分利用独特的“古韵今风”环境,提供开放式的观赛空间,让市民在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明城墙脚下,感受现代足球的激情碰撞。斑驳的六百年城砖成为巨型LED屏的天然背景板。数百名球迷挥舞荧光手环,将城墙广场挤得水泄不通。

这种“古今交融”的观赛体验,也在城市另一端上演。在栖霞古镇北区,千年古塔的静谧之下,一面20米宽的大屏正直播着激烈的“苏超”对决。观众们整齐落座,在“古意盎然”的氛围中为现代足球呐喊,烧烤、饮料等市集美食更添烟火气息。

高涨的观赛热情,有效转化为滚烫的消费力。南京市商务局监测的数据显示,在“苏超第二现场”的带动下,7月5日,元通商圈商品销售增长21.2%,江宁百家湖商圈商品销售增长19.4%,新街口商圈商品销售增长16.2%。周边住宿餐饮样本企业营业额增长33.2%。从重点线上平台订单情况看,餐饮订单量增长30.2%,酒店过夜客人数量显著增长,五星级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59.4%。

「宠粉福利」

从观众席延展消费链条

当终场哨响,万象天地的欢呼声仍在回荡,熙南里的灯笼更加璀璨,夜经济“亮堂”起来。“苏超”带来的不只是90分钟的胜负,更像一根引线,串联起商圈的烟火、古巷的文脉、人们的笑脸……这场“体育+文旅+商业”的融合,让江苏夏夜因足球更加沸腾,因消费更有活力。

球迷专列疾驰,“点对点”服务连通城际,载着球迷们用90余分钟的车程,完成双城之间的“客场远征”。网评人路见分析,当球迷观赛到文旅消费形成闭环,本质上是将“观赛”从单一行为拓展为“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链条体验。

南京“跟着演出(赛事)游南京 乐享‘1+3’优惠活动”覆盖范围和服务体验的双重升级,让这座城市以更加热情的姿态,欢迎各地球迷前来与“宁”相约。不仅如此,连云港宣布,至9月30日,凡持有联赛球迷凭购票记录和身份证,可享受在观赛当日及前、后7天内(国庆假期不含在内)连云港市域内景区、酒店优惠;扬州早在6月5日便发布消息:接下去6场主场比赛日所在的周末,21个国有收费景区对其他12市的市民实行日间免费入园……一场场比赛带来的不仅是观赛人流,更激活了城市间的“经济链”。

从一列列疾驰的球迷专列,到一场场科学调度的场地优化,再到一张张打通消费场景的惠民票根,每一个细节都折射出城市对群众需求的精准响应。在“苏超”这座“立体考场”和“创新舞台”上,江苏正以赛事“小切口”书写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苏超”证明:当比赛成为城市请柬,足球便有了故乡;当观众席成为窗口,体育便有了温度。数万人的呐喊不仅是助威,更是对纯粹体育的呼唤。

让群众成为主角,让热爱回归本源,这样的“苏超”,球迷怎能不爱!

综合自南京发布、南京日报、澎湃新闻、新华日报、国是直通车、小红书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编辑 姚沁玥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