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珍贵文物文献,带你读懂中山陵

紫金山新闻
2025-06-24 14:20
+关注

2025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作为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日前,“百年崇思——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文物专题展”在孙中山纪念馆开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暨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中山陵》(以下简称《中山陵》)、《钟山文脉》两本新书也出版首发。

一批以纪念孙中山为主题的珍贵文物首次展出

 “百年崇思——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文物专题展”由孙中山纪念馆主办,并由张静江曾侄孙张文嘉提供相关文物史料支持。该展览分为“伟人逝世”“以伟大之建筑 作永久之纪念”“长眠南京”“永恒纪念”四个版块,展出实物约150件(套),涵盖了百年来国内外发行的以纪念孙中山为主题的报刊、图书文献、纪念证章、孙中山像钱币、纪念邮品、音像制品、海内外各界谒陵题词、宣传品、生活用品等多个类别。

开展仪式现场。

其中,1925年摄制的《孙中山先生出殡写真》、20世纪30年代发行的《总理纪念歌》唱片、杭州都锦生丝织厂设计监制的孙中山织锦像、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任命李昌为警卫处管理课办事员的委任状、《总理奉安纪念册》《总理奉安写真记》、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银章等多件文物,均为首次展出。

孙中山先生遗墨《礼记·礼运·大同篇》拓片。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 摄

在开展仪式上,张文嘉还向孙中山纪念馆捐赠了展览中展出的孙中山先生遗墨《礼记·礼运·大同篇》拓片(1926年3月12日中山陵墓奠基礼纪念)、1926年3月10日《东方杂志》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特刊等两件文物。张文嘉之子,17岁的张谟骏陪同父亲一起,专程从香港赶到南京参加了捐赠仪式。“这些年来,我们全家都致力于收集孙中山先生的史料文物。这次捐赠的两件文物,都是家中之前珍藏许久的‘宝贝’,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张谟骏告诉记者。

20世纪30年代发行的《总理纪念歌》唱片。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 摄

此次展览中很多文物都是难得一见,十分珍贵。“比如20世纪30年代发行的《总理纪念歌》唱片,这首歌是著名音乐家黎锦晖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1927年刊发在《小朋友》周刊上,并被收录在《大众音乐课本》中。此后,该歌曲不仅在全国各地广为传唱,还在东南亚各地广为传播。唱片的保存是比较难的,但这件唱片非常完好,至今依然能够放出完整清晰的歌声。这件文物也弥补了我们的馆藏空白。”孙中山纪念馆保管利用部主任苏艳萍说。

尘封近百年的珍贵文献,带你全面解读中山陵

中山陵是全球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中山纪念建筑之一,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2024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此次首发的新书《中山陵》一书面向游客,兼顾学术性和文化传播价值,图文并茂,全面解读中山陵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该书共8万多字,260张图片,以中山陵为核心,分为“钟山文脉的近代传承:建筑环境与空间篇”“纪念建筑的伟大杰作:建筑艺术与价值篇”“走向世界的文化遗产:建筑保护与传承篇”三个篇章,从中山陵园的历史文脉、艺术价值、保护传承三个维度,展开系统性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中山陵》一书在文史资料的挖掘和运用上实现了重要突破。书中首次系统引用了南京市档案馆、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珍藏的原始档案文献,包括中山陵建造过程中的设计图纸、工程纪要、往来公文等一手资料,以及《申报》等报刊对中山陵营建始末的详细报道。这些尘封近百年的珍贵文献,还原了中山陵从选址、设计到施工、落成的完整历史脉络,展示了吕彦直等建筑大师的匠心独运和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对孙中山先生陵寝建设的深切关注与鼎力支持。

此外,该书还以历史学、建筑学、文化遗产学等跨学科的学术视野,吸收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刻阐释了中山陵在建筑风格和技术方面“形制承古而技法维新”,成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在建筑转型与美学融合上具有双重典范意义。

千古风流人物”讲述钟山千年历史文脉

巍巍钟山,名胜繁多、文脉悠长。自六朝时期以来,建康作为都城,官私藏书丰富,南北精英荟萃,文学艺术蓬勃发展。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莫不喜爱东郊山水,或临青溪而吟哦,或登钟山而赋诗。

2023年中山陵园管理局在筹划建设“钟山文学馆”的同时,即启动了《钟山文脉》一书的撰写工作。日前,这本崭新出炉的《钟山文脉》也和读者见面了。全书共计30万字,分五章。第一章《钟山龙盘》溯源中国堪舆文化,解读了钟山的风水形胜及历史变迁。第二章《六朝梦忆》讲述了曾往来于钟山,并在此吟诗作赋、玄言清谈、讲经论道的皇室贵族、隐士名流的故事,揭秘历史上的“钟山文化区”。第三章《唐宋遗响》关注的既有自号“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的南唐后主李煜,还有选择终老钟山的“钟山公”——南唐宰相李建勋,更有隐居钟山多年的北宋名相王安石,以及到钟山拜访王安石的苏轼、黄庭坚等著名诗人。第四章《钟山巍阙》聚焦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在时代变迁中的历史因缘,如明太祖朱元璋与文臣词客的诗酒唱和,谒陵仪制,正德南巡,明成祖朱棣的立碑颂德,康熙、乾隆的躬亲拜谒等。第五章《风雨苍黄》阐述了孙中山、中山陵与近代风云变幻的历史。

《钟山文脉》引用历代文献与近人专著300余种、论文数十篇,全面梳理钟山文化资源,既讲故事,又有考证,凸显出钟山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也从一个角度折射出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诗情画意。读者从中可以看到钟山魅力无穷的风韵情致,窥见南京城市变迁的大致轮廓,也能感受中国历史发展的沧桑巨变。

通讯员 黄昱东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

照片除署名外由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