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台球,了解的人自然会谈起斯诺克,中八,中九,开仑;公开赛,大师赛,大奖赛……而更多的想要培养职业球员家长们,可能只知道丁俊晖。顾名思义,他是中国迄今斯诺克运动中最挣钱的球员,身价过亿。
曾经,15岁的丁俊晖横空出世,为中国夺取第一个亚洲锦标赛冠军,世界青年斯诺克锦标赛冠军。同年的亚运会上,丁俊晖还战胜了泰国选手夺取了单打冠军,改写了中国在亚运会台球项目上没有金牌的历史。16岁时,丁俊晖击败了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马克-威廉姆斯,震惊世界台坛,让世人哗然。
他开启了中国斯诺克的新纪元,也如一道光,让很多的家长和孩子心照不宣地开始一场再造“丁俊晖”的偶像化运动。殊不知,背后的路充满了艰辛和坎坷。
/ 啥是斯诺克?/
斯诺克(Snooker,意为“阻碍、障碍”)又称障碍台球。
比赛使用22颗球,15颗红球、6颗彩球和1颗白球;相比中式台球,斯诺克球桌更大(3.6米×1.8米),而袋口更小。
比赛击球次序为一个红球、一个彩球直至红球全部落袋,然后按彩球分值由低至高的顺序也至全部离台为止。

根据比赛的进程不同,会有不同的赛制,分为短局制、中局制和长局制。
其中,短局制常见于小型排名赛或赛事的前期轮次,有7局4胜、9局5胜、11局6胜三种。中局制一般用于大型排名赛较后阶段或重要比赛的前期轮次,包括17局9胜、19局10胜两种。长局制出现在顶级赛事的关键轮次,如25局13胜、33局17胜、35局18胜三种。
/ 打斯诺克非要挣钱吗? /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专业斯诺克的花销并不小。
首先,斯诺克是一项极为专业的运动,学习周期很长而且开销巨大(≥10万),这种纯粹的支出至少要维持四到五年以上。
再次,与其他球类项目相比,通过比赛来获得收入的几率很小。比如站在斯诺克台球顶端的“火箭”奥沙利文,华丽得令人窒息的台球技术、干净利落顺畅如行云流水般的进攻,在单赛季的总奖金大约25万英镑。更多排名进不了TOP32,甚至大批还未能进入职业赛的球员,收入就要更少了。
同时,赛事报名费旅费很高,比如旅英球员的生活、训练和差旅费用每年大约在30万左右,PTC(球员巡回赛)报名费1.2万,并不能达到收支平衡。但对于中下游的球员而言,为了赚取积分而不得不频繁参加PTC赛事。
好在,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台球,中国的台球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除了中式台球世锦赛,中国还有诸多颇具影响力的台球赛事。例如,CBSA 中国斯诺克巡回赛,为国内斯诺克选手提供了切磋技艺、积累经验的优质平台,众多年轻选手在此崭露头角,逐渐成长为中国斯诺克的中坚力量。此外,各类区域性的中式台球公开赛、美式九球职业赛等,也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它们如同繁星点点,共同构建起中国台球赛事的繁荣生态,为不同层次的台球爱好者提供了参与竞技的机会,促进了台球运动在民间的广泛普及。

打台球究竟有未来吗?相信许多人会给出肯定的答案。除了如火如荼的国内外赛事、一桌难求的台球市场为支撑,在国际台球学院等专业机构的推动下,在更多有识之士的努力下,青少年台球人才的培养将更加系统、深入、专业化,为台球行业构筑更加光明的前景,未来可期。
/ 打台球?我吗?真能上? /
说回台球,大部分人对台球运动的印象,可以说是相当“精分”。它可以是在斯诺克赛场上西装革履的优雅击球,也可以是县城台球厅里精神小伙的“大力出奇迹”。
影视剧的台球叙事也很割裂。近年来,国产剧热衷于将台球与精英叙事、高颜值偶像绑定,营造出悬浮的浪漫想象。
《在暴雪时分》中,台球天才男主以慵懒天才形象登场,凭借球技折服国际选手,同时为女主提供“霸总式”庇护。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东北球王》系列电影。乡村球王周大发用台球化解债务危机、对抗黑幕、撩妹……台球厅弥漫着烟味和方言粗口,球桌旁堆着啤酒瓶和花生壳。台球在这里是底层小人物逆袭的武器,是“大力出奇迹”的生存哲学,甚至被赋予东北喜剧特有的荒诞感,比如用擀面杖代替球杆的“土法竞技”。

从高端赛事到街头娱乐,台球为何能通吃全阶层、全年龄段?
斯诺克规则的复杂程度足以让初学者头晕:21颗球分7种颜色,对应不同分值,击球顺序、走位策略需要精密计算。这种高门槛特性,让它成为精英阶层展现智力和风度的舞台。
而中式台球则彻底“去精英化”,规则简化为“打进自己的球再收黑8”,主打一个“快乐就完事了”。在大城市,各类台球赛事的举办也日益频繁,既提高了台球的知名度,也激发了人们的兴趣和热情。
台球的“雅俗共赏”,根源是精准的需求匹配。对追求仪式感的人,它有斯诺克的优雅;对需要解压的人,它有中式台球的随性;对渴望社交的人,它提供恰到好处的互动距离。
当地时间5月5日,在2025斯诺克世锦赛决赛中,从资格赛突围的中国球员赵心童以18-12战胜马克·威廉姆斯,夺得世锦赛冠军。值得一提的是,赵心童是历史上首位以业余选手身份赢得世锦赛冠军的球员。

这正应了有网友说的那句话
“真正的全民运动,不该逼人选择身份”
“而要包容所有可能”
如果你有兴趣投身其中
那就坚持坚持
梦想还是要有的
万一实现了呢?
综合自中国体育报、新华社、运动成都、酷玩台球、印客美学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编辑 姚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