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大家看看我们的新家。”
今年5月10日,是第二十一个“阿里日”。
在位于建邺区友谊街与庐山路的交叉口,南京阿里中心迎接同学、校友(在阿里巴巴的公司文化中,同事间互称“同学”)、合作伙伴及其家人“归宁省亲”,来“新家”看看。
下周,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将搬入这里。
01
头部企业林立
“总”想来南京

当天,飞碟造型的广场下,多个特色摊位形成环形“岛屿”,展示阿里巴巴旗下业务,同时也有便民服务、文化体验、手作互动等,吸引大家驻足打卡。
早在2017年,阿里巴巴就与建邺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河西南部地块打造阿里巴巴区域总部,总投资81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包含6栋写字楼、1条商业街区、1座购物中心及1栋人才公寓。
作为省市重大项目,南京阿里中心是阿里巴巴控股集团在江苏省内首个自建自持园区,也是其全国业态最丰富的中心。

南京阿里中心负责人曹玮告诉记者,南京阿里中心一期已于去年9月正式交付投入使用,目前已有40多家企业和项目入驻。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南京金陵天地(购物中心)完成升级,即将开门迎客。阿里巴巴江苏总部也将在下周搬迁,正式进入南京阿里中心办公。
岂止阿里。
放眼全市,在南京设立区域总部、功能总部、研发中心的企业名单还能列很长很长,众多头部企业林立。

❖与南京阿里中心一街之隔,小米南京科技园已于2024年正式投入使用,将打造除北京总部外全国最大的研发中心;
❖同为河西南,恒生电子江苏总部计划今年完成地下室工程,58集团华东总部项目集智慧办公、全天候休闲与高端公寓于一体;
❖在江北新区,高德低空华东总部项目签约落地;
❖在玄武区,科大讯飞落子,在此设立其代码大模型全国总部和科大讯飞江苏区域总部……
总部企业、企业区域总部或功能总部在宁集聚,引领“‘总’要来南京”的新风潮。
02
磁场效应显现
收获“葡萄串”
从空中俯瞰,七条廊桥纵横交错,宛如一条丝带在南京阿里中心园区中穿梭,联通四方。

“连接”是头部企业的特色。作为在行业中规模大、知名度高、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互联网龙头企业,本身就会产生磁吸效应。喝一杯咖啡的时间便能见面,企业的生态伙伴如果想与之产生链接自然就会聚拢过来。这种“1+1”未来也会变成“1+N”,产生“吸引一个,带来一串”的葡萄串效应。
在阿里生态的磁吸作用下,“上下楼即上下游”的创新范式正在形成。入驻园区意味着与阿里生态更近一步,“近水楼台先得月”。
在南京阿里中心T5办公楼6楼,搬入新家的南京端点星辰科技有限公司正摩拳擦掌,全力谋发展。据了解,公司近一半数字化改造业务由阿里巴巴“推送”。
回首,淘宝大学首个直属分校南京分校于2018年6月27日在南京正式落成,已先后集聚28家阿里生态链企业;
眺望,相关数据显示,南京阿里中心预计未来可容纳约3万人办公,将有更多人为宁而来。
“洲牧”(阿里公司员工“花名”)就是其中之一。6年前在浙江工作的他去年调到南京工作。下周,他们就要搬进新大楼。“对于未来的一切,我很期待。”他说。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阿里培养的人才也在南京创新“裂变”。
南京复创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战略投资合伙人、CEO郭洪岩,去年从阿里主动“毕业”(在阿里文化中指“离职”校友)后,加入了南京本地的创业团队,聚焦用AI重塑工业设计、工业仿真、工业制造等全流程体系。
数字经济的新空间同样令人期待。

今年2月,全国首个场景创新生态平台“场景磁场”在此启动,旨在孵化和服务未来的明星企业;3月,“阿里巴巴校友创业基地”“魔搭社区开发者中心”和“阿里云PolarDB数据库适配中心”三大生态服务平台揭牌成立,基地不仅为创业者提供办公空间和基础设施,还将通过阿里巴巴的生态资源,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市场对接和融资支持。中心将为开发者提供低门槛、高效率的技术工具和交流平台,加速AI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转化。适配中心则聚焦国产数据库的信创生态建设,为政务、金融、党建等系统提供适配验证与替代方案……
03
创新沃土南京
展现高“研”值引力
南京为什么能吸引阿里?
“签订协议后,建邺高新区成立工作专班,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服务保障、协调调度等进行全方位跟踪服务。同步与阿里各条业务线紧密互动,以联合招商、驻点招商、陪同招商等方式建立了全方位的招商合作体系,至今已落地超50家阿里及阿里生态链企业。”建邺高新区产业招商部副部长邵帅奇说。

除了优质的政府服务,阿里选择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不是机缘巧合。
淘宝网诞生于2003年。同样在2003年,我市出台《南京市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3年至2005年)》,提出“攻关和突破基础软件和支撑软件等核心关键技术,重点推进应用软件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 ;作为江苏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信息技术领域盛会,首届“中国国际电子信息技术博览会”在南京举行……阿里把握了互联网的先机,南京把握了时代与未来的脉搏。
“阿里日”前一天,5月9日,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在公司内网发帖,提出“回归初心,重新创业”,并表示,阿里的基因里没有“守成”,只有“创造”。区域项目最初选址时,阿里最先确定投江苏,希望用数字技术赋能江苏的产业数字化;后考虑到企业管理半径和科教人才资源需求,确定在南京建设江苏总部。如今,要想成长在逐浪弄潮的涛头,阿里更离不开南京的高“研值”。

于南京而言,作为科教名城,拥有普通高校50多所、国家级研发平台120多个,两院院士90多位、过百万在校大学生,近400万人的人才资源总量;
中国科学院“一院四所”深耕南京;
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考试”中,南京连续4年获优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
人才,是这座城市最引以为傲的资源,也是所有创新企业不能拒绝的选项。
在T4办公楼内,矗立着一个略微倾斜、状似飞碟的不锈钢雕塑,那也是“即梦AI”的LOGO。在雕塑下,镌刻着一行小字:办公、商业、居住、娱乐、生活……在这里,我们倾心为你构筑一方多维梦想空间,让梦由心生,生生不息。
“总”要来南京,
展现“宁”聚力。
未来,
更多的梦将在这里启程。
新闻附件
什么是“阿里日”?
阿里日起源于2003年“非典”时期。当时阿里全员隔离居家办公,却得到了亲友对工作的全力支持。许多亲友自发成为“客服”,客户在电话那头听到的“你好,阿里巴巴”,可能就来自员工的父母、另一半。那段时间,企业业绩奇迹般地没有受到影响,淘宝网也在那时横空出世。
2005年,阿里决定将每年的5月10日定为阿里日,以纪念“非典”中凝结的果断、团结、敬业、互助互爱的阿里精神,同时也借此表达对亲友的感恩。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 卫凌云 殷学兵/文 冯芃 段仁虎/图
编辑 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