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红山街道: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新”力量

紫金山新闻
2025-03-27 20:41
+关注

3月26日12时,气温已达到32℃左右,“盛夏”如约而至。

“天气一下子变热,车子开了空调用电也快,来这里充个电,顺便自己也休息会。” 在南京市玄武区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网约车司机朱倩倩说。

玄武区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位于红山街道红山路65号柚米社区内,由红山街道党工委负责运维,今年3月初投入使用,已吸引了不少像朱倩倩这样的新就业群体在此歇歇脚,充充电。

作为南京市首个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这里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政治引领、生活帮助、权益保障、技能培训、健康关怀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全力打造温暖、包容、互助的 “暖新港湾”,引导新就业群体投身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

如今一场“双向奔赴”,正在成为现实。

党建引领,筑牢新兴领域“红色堡垒”

在红山街道,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众多。他们就像辛勤工作的“小蜜蜂”,走街串巷、风雨无阻、日夜奔忙,服务着千家万户。

如何关爱这些新就业群体,引导推动他们积极融入基层治理新格局?“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探索实施‘三同三力’工作法,将新就业群体团结凝聚起来。”红山街道给出了创新路径。

所谓“三同三力”,就是强化党建引领的“靶向施策”,同心才有凝聚力;强化服务关爱的“靶向施策”,同频才有内驱力;强化作用发挥的“靶向施策”,同行才有战斗力。

新就业群体数量庞大、流动性强,其中有不少流动党员、隐形党员。据悉,为有效组织并发挥作用,红山街道全面摸清88家新业态企业、经营网点、配送站点和1926名从业人员、187名党员底数;依托平台企业、经营网点、配送站点和商圈园区独立建支4家、联合建支4家;按行业、区域派驻党建指导员2名;引导8名管理岗党员担任企业发展头雁,近两年新就业群体党员发展比例占全街道“两企三新”发展总数的32%。

值得一提的是,红山街道探索建立“蜂行者”双向培养与双向推优机制,发动新业态企业做到“三优先两鼓励”:优先招聘党员、优先把好员工发展为党员、优先从党员中提职;鼓励党员转入组织关系、鼓励员工到社区报到。

外卖员尹同虎因参与社会治理突出,红山街道向其所在平台饿了么积极推荐,最终从一线员工晋升为锁金、迈皋桥、晓庄片区区域经理,其所在片区也是南京饿了么业绩最好的片区之一,2024年被南京市外卖配送行业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党员身份是一种光荣,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担当。

红山街道引导玺承集团制作、配套“我是党员”工牌,设置党员示范岗、开展建功竞赛、参与社会治理等,力求让党员员工更有辨识度。如今,玺承集团常驻南京员工232人,党员从个位数发展至23人。

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建设为路径。红山街道还充分利用“第一议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引导新就业群体规范化标准化开展党组织生活。

多维关爱,打造群体服务“暖新港湾”

走进玄武区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这里内部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设置了公共服务区、共享阅读区、会议室、共享厨房、小蜂书房、小蜂食堂、健身房、小蜂公寓、运动场等九大功能区域。

“在车辆充电的间隙,我跟朋友在运动场打了约半个小时的羽毛球。出了汗,感觉精神状态好多了。” 朱倩倩对记者说。

在红山街道,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融合式、全方位、多层次暖心服务场景还有不少。

“我们围绕系统建强更多关爱服务工作路径,探索建立‘中心+站+点’三级服务矩阵。” 红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丁冬冬介绍,街道层面建立服务中心,提供政治引领、生活帮助、权益保障、技能提升、健康关怀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社区园区层面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园区党建阵地、小蜂驿站等建立20个服务站,提供便民药包、阅读学习、互动交流等“8+N”服务;小区街区层面依托值班室、小蜂食堂等建立36个服务点,提供避暑取暖、饮水充电、热饭热菜、充气防雨等简单服务。

新就业群体大多具有分布较分散、类型较复杂、工作时间较灵活、人员流动性较大等特点,需要针对性构建服务新机制。

针对“休憩难”,红山街道广泛设置可供落脚歇息的“小蜂驿站”20个;针对“换电难”,安装方便骑手换电的“小蜂电柜”55个;针对“用餐难”,发动爱心商户打造23家“小蜂食堂”错时供餐;针对“进门难”,全域建设“友好小区”“友好楼宇”“友好商圈”,畅通最后50米;针对“维权难”,引入“三官一律”提供法律援助34次;针对“融入难”,开设“小蜂课堂”与“蜂宝托管班”,联建“小蜂公寓”,组织健康义诊、援弱助困与交流联谊,以“走心”服务串起“双向奔赴”信任纽带。

与此同时,红山街道还建立了多维关心服务体系。比如,根据柚米社区长租公寓特有业态,还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专属优惠服务,共享充电收费比同等市场价低0.1—0.2元/度;采取瓴寓集团打折、街道给予一定补贴的形式,专门预留优惠房间,为新就业群体人员择业就业、家庭团聚等提供过渡性住宿。

融合共治,充实基层治理“有生力量”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在平凡中创造不凡的劳动者。

红山街道以“双向奔赴”凝聚共建活力。针对外卖员快递员走街串巷、熟门熟路的职业特点,在不给他们增加负担的基础之上,量身定制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九报告五处置”机制,发动小哥担任网格前哨,鼓励看到流浪乞讨、人员群租、独居老人遇险等民生类事项,违规充电、危墙危树、电信诈骗等安全类事项,违规宣传信息、消防通道堵塞以及广告牌倾斜、窨井盖丢失等环境类事项,随手拍马上报。

“我们快递小哥了解小区情况、熟悉居民家庭,和很多社区居民成了‘老熟人’,一些举手之劳的事当场就能解决。” 在北苑社区担任网格治理兼职“前哨”的冯南京说。

“社区开启‘双向服务’激励机制,为骑手提供温暖的服务环境,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引导骑手从‘关爱对象’成为‘治理力量’。”北苑社区党委书记吴小燕说,社区已选聘21名骑手成为社区网格治理兼职“前哨”,按照“区域化设置、实体化运作、网格化管理”思路,让骑手主动到社区报到,定期参加社区议事,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共同探讨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

像冯南京这样的典型还有很多。在红山街道,涌现了很多骑手与街道社区“双向奔赴”的佳话。

“社区聚焦居民身边的小事,在广场西侧便民服务中心阵地内,增设了宁小蜂服务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休息、补给物资、续航充电、学习阅读等服务。”营苑社区党委副书记卢玏说。

家住营苑社区营苑新寓小区的朱倩倩就是受益者。这些年,她除了担任社区网格治理兼职“前哨”,还是一名热心志愿者。每年高考,她都热心送考,帮助社区困难群体,更是常态。

“南京给了我们这个群体很多温暖,我们也想为这座城市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 朱倩倩说。

做好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既是红山新城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优化基层治理的应有实践。“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实施‘引领·关爱·聚力’蜂行者友好计划,持续深化‘三同三力’工作法,为‘玄武新中心’建设贡献更多‘新’力量。”丁冬冬表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道军

通讯员 李刚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