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小学思政育人特色学校、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突出贡献奖(7次)、南京市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啦啦操冠军、江苏省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高中组一等奖……
在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荣誉墙上,省市级奖牌年年上新,但师生们更爱笑称这是“五育并举的盲盒大赏”——每一次打开,都是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的惊艳亮相:
江苏省思政育人特色学校的称号里,是“思政育人‘小课堂’融合社会‘大课堂’”的实践哲学;
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背后,是学校竭尽全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加健康、愉快的成长环境所做的努力;
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突出贡献奖,是高度肯定学校在办学质量提升上的孜孜以求……
为此,我们推出《奖牌里的教育DNA》系列报道,共同解锁南大附中的素质教育密码,见证五育并举如何让教育回归“人的完整生长”。本期带大家关注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这一奖牌背后的特色做法。

在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持续30年的“暖心行动”。从90年代率先探索心理教育,到近日获评“2024年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这所老牌名校用专业师资、特色活动和家校联动,筑起学生心灵成长的“温暖港湾”。
专业团队“护心”:从“纪陵姐姐信箱”到全员导师制
“以前我们有烦恼就写信给‘纪陵姐姐信箱’,现在我自己也成为了学校心育团队的一员。”学校优秀毕业生,目前回校工作的丁冠群老师这样回忆。
南大附中的心理教育底蕴深厚,早年间创办的“姐姐信箱”至今被学子铭记。如今学校更打造了一支“硬核”团队——4名专业心理咨询师、14名持证心理教师。在全员导师制工作模式下,连学科教师也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2024年,学校张炜老师和杨孝融老师在全员导师制优秀案例评选中分别荣获特等奖和二等奖,张炜老师代表学校在南京市全员导师制工作推进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为了提升全员教师的课堂心育素养,学校近期更掀起两场“心理风暴”:市区名师工作室联合研讨会上,教师们学习如何将心理技巧融入学科教学,特别是李国珍老师带来的文学赏读课——《与草木一起,追寻光——史铁生和他的地坛》,让老师们感受到了如何通过文学赏读实现情感疗愈与生命教育;“陶老师”工作站鼓楼分站的志愿者徐云老师到校,为初中班主任老师开展减压赋能教师团体辅导活动,带着班主任们体验“敲击疗法”,教大家用膈式呼吸对抗压力,让大家带着愉悦的力量投入到工作中。

特色活动“润心”:量身定制舞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
DI科技嘉年华上,学生们化身“创新达人”,在团队协作中攻克难题;“三对三”篮球赛的哨声响起时,整个操场立刻沸腾;合唱团的排练室里,悠扬的和声具有神奇的抚慰力量……
在南大附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仅是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更是心理调适的“减压阀”和“能量站”。基于“全人教育”理念,学校打造了涵盖科技、艺术、体育、学术等领域的活动体系,让每位学子在参与中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和情绪释放的出口。
2018年起学校就开设的生涯规划社团,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社团之一。在这个社团,老师们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及价值观,帮助他们理解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惑,规划学生时代的生活,启蒙职业意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原来我也可以!”——这是许多学生在各类活动中最常发出的感慨。在这里,每个青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绽放方式。“当学生眼里有光、脸上有笑、手中有热爱,心理健康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学校心育中心负责人杨晓燕老师说道。
家校协同“暖心”:公众号专栏成家长“育儿宝典”
“当孩子抱怨‘总想哭’‘提不起劲’时,请勿简单归结为‘太娇气’,这些可能是他们与负面情绪艰难抗争的痕迹……”3月22日,南大附中微信平台“家校心育站”栏目,推出最新一篇写给教师和家长的文章《春日暖阳下的心灵守护》,文章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引导老师成为教室里的“心灵守望者”,教给家长要成为孩子情绪的“避风港”。
“家校心育站”是学校创新开设的专栏,每周都会推送相关内容,比如“青春期沟通指南”“考前情绪管理”等实用内容,把心理课堂搬到家长手机里。同步配合全员导师制,心理教师、班主任与家长形成“关爱铁三角”,对学生实施精准护航。“《家校心育站》每周推送,我学会了怎么和孩子聊青春期交往问题,教给她如何处理男女生的关系。”一位家长坦言。

与此同时,学校常规的家长会和家访等工作一个不落。“家访是学校走近学生的有效途径,更是老师走近学生内心的快捷通道,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学校资深班主任、鼓楼区德育一束花获得者张林老师说,每到新学期开学,总会抽空对一些学生家访,教育其实就是用一颗温暖的心去沁润孩子的生命。
南大附中用30年深耕证明: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学生成长的“刚需”。只有师生心灵都有阳光,教育才能真正发生。未来,这所“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将继续书写更多温暖故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钱红艳
通讯员 杨璐 呙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