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一名国画专业的优秀学生,科班出身的他,毕业后满怀憧憬地来到南京市六合区冶山街道,开始了他全新的工作生涯,正是在这里,他接触到了独具魅力的六合农民画,从此,他与农民画的故事缓缓开启……
一支画笔,牵起他与六合农民画的缘分
春有百花竞放,夏有碧波荡漾,秋有稻浪飘香,冬有雪后银装……冶山,这片色彩斑斓的沃土,孕育出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六合农民画,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农民画爱好者、创作者,刘乃忠便是其中一位。

时间拨回到2014年,彼时的刘乃忠通过江苏省大学生村官选聘考试,又因自己喜爱绘画,在多重因素叠加下来到了南京市六合区冶山街道。
“刚接触农民画时,我就被这种色彩鲜明、构图奔放、不拘章法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所深深震撼。”初遇六合农民画,刘乃忠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工作之余,也会拿起画笔画上几笔。“刚开始没什么经验,不知道如何下笔,我就尝试将国画与农民画结合。”刘乃忠指着眼前的一幅作品介绍道,这是几年前创作的,名为《正确看世界》,画面中3名孩童用手机看“四季歌”,“孩童”很有农民画的风格,但“四季歌”却很明显能看到国画的影子。


用刘乃忠的话说,刚开始学画的农民画有点“四不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早已深深爱上农民画,并在心底默默种下一颗坚守传承六合农民画的种子。
一场培训,让作品从“野生”变得“有身份”
“刚开始不懂,也不会,画农民画就从模仿开始。”刘乃忠说,每一位农民画老师都有各自的风格,有的充满人情味,有的更加注重细节,而六合农民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国良老师的绘画风格更加吸引他。夸张变形,色彩浓烈,这个不受约束的“六合毕加索”成了刘乃忠的“偶像”。

于是,在日常绘画中,刘乃忠便会把张国良老师的作品拿来仔细研究、认真模仿,但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课程学习,直到一场培训班的举办,让这一切发生了悄然改变。

去年8月,2024六合农民画艺术季暨六合农民画创作培训班在南京市六合区文化馆举行,这不仅为农民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为六合农民画创作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30余名农民画爱好者参加了此次培训。刘乃忠作为培训班的学员,通过“名师带徒”培养计划,正式成为张国良老师的“徒弟”。
之后,不论是培训课堂上,还是日常绘画中,刘乃忠遇到不懂的地方都会请教“师父”张国良。有了专业且系统的学习,刘乃忠的绘画技艺也突飞猛进。最新创作的作品《祥蛇送福》还参加了六合农民画美术馆蛇年主题展览。

学习过程中,刘乃忠还了解到原创绘画作品要注重版权保护,于是他积极申请。目前,已有11幅原创作品拥有版权。“这只是开始,未来会有更多。”刘乃忠充满信心地说道。
一份责任,让艺术“丰景”赋能乡村振兴
六合农民画既有江南水乡的秀丽委婉,又有淮北平原的粗犷豪放和质朴。刘乃忠的画作也是如此,画得“胳膊比腿长,苹果有鸡大,石榴比人高”,没有条条框框,主打一个笔法随心所欲,配色自由自在。
走进六合农民画美术馆,一旁的画室内刘乃忠正在创作一幅新的农民画作品。“这是一幅关于文旅主题的农民画,画中融入了桂子山石柱林、金牛湖景区和美丽乡村等。”刘乃忠说,由于他在南京市六合区冶山街道民生服务办公室文体岗工作,有时会创作一些文旅题材的农民画,希望通过这类农民画向外界宣传推介南京市六合区,让更多的人了解六合、爱上六合、兴业六合。
凭着对农民画的热爱和自身的进步,如今,刘乃忠也有着多重身份,南京市六合区农民画研究会副秘书长、南京市六合区农民画美术馆理事会理事……“这既是荣誉也是责任,如今,我们不但要传承好农民画,更要思考如何让农民画这一艺术充分反哺乡村振兴。”
笔记本、背包、摆件,一批以农民画为主题的文创产品陆续诞生;开展农民画展,让“流量”变“留量”,吸引更多企业来此投资发展;将农民画与研学、乡村游有机结合,不断释放经济效益……谈起农民画的发展,刘乃忠滔滔不绝。
从乡村艺术变身文化名片,冶山在挖掘农民画价值的同时,更加重视其传承与发展。如今,农民画的创作团队日益壮大,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相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六合农民画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六合区冶山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