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绿色发展 ‘碳’索未来”长三角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创新会议暨第十六期鼓楼青春圆桌派(绿色低碳产业专场)活动在鼓楼创新广场举办。本次活动在南京团市委、市青年联合会指导下,由鼓楼团区委、区青年联合会、区委研究室、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区发改委、区投促局、高新区管委会联合主办,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长三角碳中和产业创新投资联盟、宁海路街道、湖南路街道、中央门街道、下关街道、宝塔桥街道、幕府山街道协办。
江苏电力交易中心、中国电科院南京分院、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华能江苏综能、大唐江苏售电、国电投江苏综能、国能江苏能源销售、中煤能源南京公司、国网南京综能、南京新能源产业集团、江苏启源芯动力科技、万帮数字能源、德龙汇能、江苏顶晶融合、江苏电投易充新能源、江苏纽普兰能源环境等绿色低碳产业相关的企业青年代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南智碳中和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专家代表以及区相关部门、街道相关负责同志代表40余人参加活动。

2022年,南京市政府与南京大学签订协议,以省会功能核心区鼓楼为核心,共建“双碳”创新发展集聚区。此次活动举办地的鼓楼高新区,也是江苏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现已集聚了80余个“双碳”项目,其中不乏中核汇能、德龙汇能等行业龙头企业,总投资已超百亿元,覆盖减碳-降碳-固碳全链条。此次活动聚焦绿色低碳产业,以“绿色发展 ‘碳’索未来”为主题,邀请行业内众多青年骨干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双碳”产业发展路径,为主城区打造“双碳”创新发展集聚区赋能助力。
破冰环节
自我介绍环节,与会嘉宾分别就各自企业、工作岗位及合作意向等内容进行破冰交流。



主题分享
本次活动也是南京人才日鼓楼专场活动。鼓楼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施伟韦进行了鼓楼区人才政策推介。区级人才政策,夯实人才初创发展;市级人才政策,激发人才创新发展;省级人才政策,支持人才多维发展;国家级人才政策,助力人才蝶变发展;从区级到国家级,一套完整的人才政策体系正为绿色低碳产业的人才发展保驾护航。

青年为鼓楼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将成为鼓楼的闪亮未来。鼓楼团区委组织建设与青年发展科科长张帆开展青年服务项目宣讲。宁青驿站助企引才;青年夜校送课进企业,为青年“充电”赋能;开展新型青春交友活动;开展惠企“爱心暑托班”……一系列的举措使得鼓楼对青年更友好,并助推青年在鼓楼更有为。

前期区发改委联合鼓楼高新区管委会调研企业需求,草拟了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若干举措。活动现场,鼓楼高新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二处李晓晨就关于打造绿色低碳产业特色发展集聚区的若干举措进行介绍,并从用户思维的角度出发,征求与会人员意见。

分组讨论
“碳”索之路,需要与青年携手同行。分组讨论环节,各小组围绕“推动‘双碳’创新发展集聚区建设”进行交流讨论,并派出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探索鼓楼区绿色低碳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小组综述
第一小组代表,国网南京综能营销主管柯鹏建议,鼓楼区区级层面应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积极搭建产学研沟通协作的桥梁,将高校、科研机构的前沿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企业的实际应用,更高效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问题,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二小组代表,国能江苏能源销售运营部市场交易丁坚认为,要进一步推动绿电交易,需要政府“牵线”加强企业与银行的合作,降低企业的资金压力。此外,“零碳校园”建设除了利用校园屋顶铺设分布式光伏,引入小型风电设施外,主动降碳同样必不可少。

第三小组代表,中煤能源南京公司电力营销业务主管张微从“如何通过市场化手段和人才政策激活‘双碳’产业”的角度提出建议,强调要通过绿电采购改革、人才梯度补贴、碳普惠机制,以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吸引专业人才、激发全民参与。

第四小组代表,江苏顶晶融合设计中心设计经理冉龙飞从“如何通过空间载体和细化政策推动‘双碳’企业集聚”的角度,提出三大务实建议,强调通过载体升级、职业认证、量化政策标准等方面,以提供物理空间支持、培养专业人才、确保政策可操作性。

总结点评
鼓楼高新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二处负责人武友楠对此次活动效果表示肯定,从“温度、深度、力度、广度”四个维度总结了活动成果,并展望鼓楼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路径,同时邀请更多企业落地鼓楼,共同见证参与现代化城区的崛起之路。

鼓楼青春圆桌派
鼓楼团区委将在南京团市委的指导下,依托“青春圆桌派”交流平台,常态化邀请包括全国、省、市、区四级青联委员在内的鼓楼辖区内各行各业优秀青年人才,围绕鼓楼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青年急难愁盼问题等开展交流研讨,碰撞思维火花,为鼓楼发展和青年解困建言献策。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