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来临,大量快递盒如何回收并资源化利用引人关注。记者发现,今年南京不少小区出现居民排队投递垃圾的场景——居民有序将各类包装盒、包装袋投进智能回收机,并由此获得收益。这种基于智能化的“有激励可回收物回收”模式受到居民追捧。
这一模式如何“回收”,又如何将垃圾“变现”?记者前往南京分拣中心及各站点探访。
变废为宝
可回收物精细分拣80余类
昨天早上十点,数辆清运车缓缓驶入“爱回收·爱分类”南京分拣中心,车辆上的“绿包”装载着的正是各小区居民投递的可回收垃圾。
回收后的垃圾如何变废为宝?记者走进分拣中心,这个占地近1万平方米的“工厂”设置了分拣区、冷压区、周转区、打包区等多个功能区域。“爱回收·爱分类”南京区域运营经理王伟解释,在分拣区,可回收物会被精细分拣成塑料、纸类、金属类、织物类、玻璃5个大品类及80多个小品类。单织物一类,就包括夏装、冬装、被单等20多个小类。


采访时,几位工人正打开“绿包”,将可回收物倒在传送带上,再运送至分拣工作线上。陈师傅主要负责泡沫制品,他从不断传送来的可回收物中,熟练准确地抓取出自己负责的品类,投放到身旁的“料仓”里;然后将泡沫表面所有杂质去除,再投入大型机械中。“近期是网购高峰,快递包装中的泡沫制品较多,这种泡沫制品要经过冷却式粉碎机将泡沫打碎,压制成30公斤左右的块状物,以便运送至下游工厂循环利用。”陈师傅说。
在其余分拣线上,工人师傅各司其责,分工明确,待分拣完成后,压缩打包的各类可回收物将送到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
“分类越细,越利于后期再利用,类似较为复杂的小家电,就需要工人拆开后将塑料外壳与电子零件进行分别处理,因此中心分拣工作线还不能完全脱离人工。”王伟告诉记者,目前,“爱回收·爱分类”已经建立了“点-站-场”三级回收体系,实现从社区回收到终端分拣到原材料销售的经营模式闭环,每吨可回收物的经济收益超过2000元,例如回收塑料瓶经过再生处理后,可以做成雨伞、T恤衫、手提袋等物品。这样一来,可回收物从生活垃圾里分离出来,免于焚烧填埋,还能为居民、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收益。
排队投递
“双十一”期间日均回收量增加15%

昨日上午,在江宁区葛洲坝融创南京紫郡府14号楼附近,几位居民等候在两台“机器”前,挨个掏出手机扫码,将手中的纸盒、泡沫盒、塑料瓶等垃圾扔进“机器”内。“这是我们小区新近安装的智能回收机。”该小区居民潘阿姨介绍,废报纸、牛奶盒、塑料餐盒、纸袋、奶粉罐、鞋子、毛绒玩具等数十种废旧物品皆可以投入。通过在小区内进行投递,两周时间里她已经获得了15元收益。
“这几天,邻居们都排着队投递可回收垃圾,回收机常常‘满仓’。”随着购买的商品陆续“到货”,家住江宁百家湖的程俊几乎每天都要光顾楼下的智能回收机,将包装盒“处理”掉。他向记者演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手机微信扫码后,智能回收机的仓门便自动开启,将可回收收垃圾投入。此时,智能系统自动称重,并以0.5元/公斤—1元/公斤(价格根据市场行情实时浮动)的“打包价”,向用户在小程序上注册的账户支付回收费用。
当小区智能回收设备接近满仓状态时,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通过物联网发送数据至平台。系统会自动调度派单给清运员,保障回收机内的物品在满仓半小时内及时清运,并统一运送至分拣中心。
江宁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鼓励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提升可回收物再回收利用率,江宁区于2023年6月开始推广“爱回收·爱分类”可回收物回收处置项目。截至目前,全区设置智能回收机数量已超过800台,覆盖5个街道、402个小区,用户人数超过60万人,累计投递次数440万次,累计回收处置可回收物近1.3万吨。
“不单单是江宁,鼓楼、秦淮等区域也陆续通过智能化的‘有激励可回收物回收’模式将可回收物分离出来,从而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目前,我们在南京共铺设1219台智能回收机,日均回收分拣量达80吨。‘双十一’期间,日均回收分拣量还会增加15%左右,达到90余吨。”“爱回收·爱分类”南京区域负责人智应会说。
回收产业化
技术已成熟,难点在前端
记者发现,基于智能化的“有激励可回收物回收”模式在南京悄然走红。眼下,除了南京,上海、成都、青岛、武汉、天津、西安、徐州、常州等30多个城市均出现“有激励可回收物回收”模式,其中上海、青岛等地区智能回收机投放量已超过2000台。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计小明指出,在这一模式的牵引下,社区用户在回收端主动进行分类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将生活中的可回收物与其余的城市垃圾进行区分,从源头实现垃圾的有效减量,对于改善社区环境、促进资源再利用有积极影响。
使用方便、全时在线,还有现金奖励,居民投递都很有“劲头”。然而,从事可回收物回收行业且“存活”下来的企业并不多。
“如何减少生活垃圾是留给城市、留给企业的新课题。”“爱回收·爱分类”母公司万物新生公关负责人哈昊天坦言,推行“有激励可回收物回收”模式,不仅仅是简单投放智能化回收机,而是需要建设“回收-运输-分拣-再利用”的全产业链。
计小明表示,目前,企业处理可回收物的工艺与技术已相对成熟,回收垃圾再利用的效率也不断提升。废旧物资回收与处置走向产业化,其难点主要在前端。“居民生活垃圾的种类非常复杂,如果投放时不进行严格分类,对于企业分拣而言会产生不小的压力。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回收模式,提高回收效率。此外,实现回收产业规模化还需不断拓宽回收渠道,比如在一些老旧小区,很难找到合适空间投放智能回收机,可以考虑与商超、农贸市场进行合作,多渠道设置回收点,助力垃圾‘变现’,提升再生资源利用率。”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黄晓雅 通讯员 赵瑞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