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合:紧密型“医共体” 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紫金山新闻
2024-08-09 10:25
+关注

南京市六合区卫健委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扎实推进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的同时,也提升了人民群众“家门口”就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工作室、名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在南京市六合区,群众不仅可以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选择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就诊,还可以享受到来自更高级别医院专家的“上门”服务。

“医生服务态度很好,还给我详细讲解了报告情况,我们非常感谢。”在南京市六合区龙袍街道东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做完胃肠镜检查的涂学礼就对设在家附近的“专家工作室”赞不绝口。

两年前,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与东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建成消化内镜中心,由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费春明带着团队定期到中心开展诊疗服务,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级的诊疗服务。

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结合各街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特色和群众需求,南京市六合区卫健委搭台,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与10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单位,不断优化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成立7家联合病房,让群众就诊以及一些手术无须“离家”,免去了他们来回奔波之苦。

在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马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骨科“专家工作室”出来的患者贡述云连连感叹,太方便了,减轻了病人的负担,不需要来回坐车也不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候,不仅治疗成本降低了,时间成本节省了。

“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既是方便患者的便民举措,也是南京市六合区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的生动实践。南京市六合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全区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具体举措之一。

而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不仅推动了医疗资源下沉,也带动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马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表示,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特别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给了基层医疗机构一个“增加营养的机会”,在方便患者求医问药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上的支持,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南京市六合区龙袍街道东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少宏对此也感同身受,有了专家到基层坐诊,不仅到医院做相关检查的患者增加了,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升了,目前,该院的医疗人员已经能独立开展胃肠镜检查。

此外,南京市六合区还依托区域紧密型医共体这一平台,在上下级医院间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既充分用好牵头医院的特色医疗资源优势,也可以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远程会诊系统等有效载体实现优势互补,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这一改革红利。

来源:六合区融媒体中心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