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市政府正式印发《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聚焦打造“低碳创新策源城市、低碳产业引领城市、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我市碳达峰行动的主要目标——
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进一步提升,林木覆盖率稳定在25%以上,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定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林木覆盖率保持稳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为实现碳中和提供强有力支撑。
《实施方案》在重点任务方面,部署了8方面行动30项任务,为推动实现碳达峰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如何做好绿色低碳发展这篇大文章?我市将朝哪些方向发力?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进行了采访。
01
打造低碳创新策源城市

园区用电自发自用,余电还能上网、新能源安防机器人上岗巡查、屋顶光伏节能储能……这些“智慧低碳”的应用场景,在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正逐步变为现实。今年,江岛智立方零碳园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南京首个零碳园区项目。低碳与科技创新融合,带来了新的绿色新质生产力,也促进了园区绿色低碳转型。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不得也急不得”。《实施方案》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实,推进“双碳”工作蹄疾步稳,取得积极进展。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推动美丽南京高质量发展,打造“低碳创新策源城市、低碳产业引领城市、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中走在前列,确保如期实现全市碳达峰目标。

要推动“低碳”走进城市的各行各业,不仅需要创新探索低碳发展模式、发展机制,更需要聚焦前沿领域,夯实技术底座。《实施方案》明确,深入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营造一流创新生态,聚焦低碳前沿领域,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应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实施方案》提出,深入实施“碳达峰八大行动”,其中一项就是科技创新赋能行动。
1、在培育低碳创新平台载体上
我市将支持扬子石化、南化等脱碳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建立市场化运行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联合体;
2、在加强低碳关键技术攻关上
发展智慧能源新技术,推动区块链技术在绿色电力、碳核算等领域应用;
3、在健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上
提出完善绿色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进绿色低碳技术交易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绿色低碳成果转化效率;
4、在推进低碳科技应用示范上
开展数字化转型、氢能利用、源网荷储等成熟技术的示范应用,创新实施“低碳科技创新+降碳场景应用”行动。
02
打造低碳产业引领城市
绿色的车头、橙色的车身,车头和车身之间是巨型电池矩阵……走进梅钢,一辆辆全长20米、最大牵引能力37吨的新能源产成品运输车辆在内部厂区和港口之间有序行驶,与往日大量排出尾气、吵闹轰鸣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2月,装机容量61MW/123MWh的南钢储能项目竣工并网,这是国内单体功率最大的用户侧储能项目,也是全国采用先进组串式储能系统的最大工商业储能项目;

位于六合区的兰精(南京)纤维有限公司,近年来实行了“1+5”系列绿色化改造项目,目前已建成三条现代化生产线,专注于特种纤维素纤维生产;
……
绿色低碳是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近年来,推动节能降碳,我市不少传统企业主动参与进来,加快绿色转型。紫君梳理发现,《实施方案》立足全市实际,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在产业提质培育行动上,我市力争钢铁行业提前达峰、推动石化化工行业尽早达峰、推进建材行业持续减碳、加强数字基础设施降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4.5%,在绿色新兴产业领域力争培育1-2家百亿级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绿色认证等新兴绿色服务业。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场。6月21日,位于江北新区的杏湖碳中和产业园开园。产业园将聚焦“双碳”战略,在中信集团全力支持下,围绕新材料主导产业,重点发力金属、特种功能、氢能与储能材料“三大赛道”。

产业园区如何再出发?《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路线图”——
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上,推动重点领域能效提升,推动数字科技企业零碳发展,打造一批智慧零碳工厂、(近)零碳产业园。
在循环经济助力行动上,持续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发展,推进“无废园区”建设,推进城市废弃物协同处置;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引导生产企业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
03
打造低碳生态示范城市
社会各界也在为节能降碳努力。在农业生产中,南京普朗克科贸有限公司是获得全国首批“零碳农产品”认证证书的5家公司之一。在这里,1000亩蔬菜用的是有机肥,由此减少碳排放;高标准尾菜处理中心将废弃物发酵后作为肥料循环使用,增强土壤有机质和固碳效果。

今年3月,江苏首张农业碳票在高淳发放并成功交易。种田人变成了“卖碳翁”,“碳票”换回了“钞票”。“固碳减排项目所产生的碳减排量,通过竞价交易还能产生额外效益,增加了村集体收入。”高淳区东坝街道和睦涧村党总支书记、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统田表示,固碳减排项目的实施,既减少了稻田温室气体的产生,又改善了村庄环境和空气质量。

对普通民众来说,低碳生活不仅是理念,更是态度和责任。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上,《实施方案》提出,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深化“碳普惠”机制建设,丰富“碳积分”应用场景,提升绿色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国有企业率先全面执行企业绿色采购指南;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行动,稳固“一带十片两环多廊”的市域生态构架;提升全民绿色低碳意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低碳校园建设探索行动,推动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双碳”示范学校。

城乡建设、交通运输也是降碳行动的重点领域。《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城乡建设低碳转型,深化节水型城市及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建成一批美丽宜居示范居住区和绿色社区;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创建近零碳港口、近零碳服务区和近零碳枢纽场站等。
全市碳达峰行动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相关部门也构建了一系列政策支撑体系。据市发改委介绍,下一步我市将从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完善市场减排机制,创新财税金融制度,强化低碳合作机制等四个方面全力抓好落实。
“碳”路前行,南京奋斗正当时!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各板块和有关部门将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切实扛起责任,按照本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着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
专家观点
持续推动南京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前、做示范”
孙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双碳”目标的实现关键在城市,需要城市探索在发展中推动碳减排、在转型中落实碳达峰、在创新中实现碳中和的现实路径,南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具备了成为开路先锋和示范样板的现实基础。为持续推动南京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前、做示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注重高位推动
要坚持将绿色化作为“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之一,将碳达峰碳中和贯穿于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基础上,明确重点行动和重大工程,纳入“十五五”规划统筹考虑。尽快出台具有针对性的专项政策,加快保障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创新低碳技术突破、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等。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培育新型动能
以南京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搭建科技创新载体,协同开展重点技术攻关,结合各区域资源禀赋和绿色低碳发展基础,打造一批新能源产业集群、产城融合发展高地、新能源开发利用阵地等。以重点项目推进为抓手,拓展低碳技术应用场景,积极开展虚拟电厂、智能微网、低(零)碳园区等试点示范项目。制度创新领域持续健全“双碳”政策体系,注重企业能效分级评价,落实碳排放核查制度,积极提升区域碳管理能力。
三是统筹要素保障,确保项目落地
统筹协调金融、人才、土地、数据等生产要素,聚焦各类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推动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稳妥建设运营。基于“双碳”工作推进内在要求,建设双碳数据资源库,及时摸清能源消费、碳排放现状。优化空间布局,统筹用地需求,盘活更新发展空间,保障重大项目用地。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依托专项资金支撑绿色低碳发展。
紫金山观察记者 刘安琪(通讯员 宁发轩 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 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