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青团飘香,地道的手工青团是如何制成的?

紫金山新闻
2024-04-01 16:16
+关注

南京人素有清明时节吃青团的风俗习惯,四月的南京信手一抓,空气里弥漫的都是青团的香气,艾草团子、破絮窠团子、野菜团子......好吃青团和青团好吃是属于这个季节的独特热词。

但传统而地道的青团美食又是如何制作而成的?记者赶赴高淳乡村,去寻找明前青团的独特味道。

张富强今年56岁,制作青团已有20多年,他在高淳区桠溪国际慢城石墙围村开了一家乡村民宿。他说,每到这个季节,这里的许多村民都有赶制传统青团小吃的习惯,“我们这里大部分人都会做青团,这也是农家代代相传的传统,大家也都喜欢在春天吃这种糯叽叽的食品。”张富强说,“与许多食品店使用艾草制作青团不同的是,我们这里的青团是用传统的破絮窠做成的。”

“破絮窠”是什么?张富强指着面前刚洗干净的一种野生植物说,“这其实就是一种草,在我们这里的户外很常见,有香味可食用,而且营养丰富。”

据了解,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单》里描述青团时称“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这里的青草,各地并不相同,有的地方用的是青菜叶,有的地方用的是艾叶,有的地方用的则是破絮窠。张富强表示,“破絮窠”是当地人爱吃的常见野生植物, 学名叫“鼠曲草”,这种草的叶片背面长着一层白白的絮状物,撕开后“藕断丝连”,有点儿像棉絮,所以被称为“破絮窠”,人们常常把“破絮窠”的嫩叶制作而成的青团称为“破絮窠团子”。

“手工制作青团,我们主要用破絮窠、糯米粉作原料,用红豆沙或红糖作馅料,当然各地做法不一,原料和馅料也会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制作过程都是相似的。”张富强介绍,以当地为例,制作青团先从采摘破絮窠和准备糯米粉开始,使用传统的石臼将洗净的破絮窠捣碎成泥,然后加入糯米粉搅拌和成团,再摘成一个个小团包入馅料搓成圆团状放入蒸笼,整个制作过程有多道工序,“放入蒸笼后蒸制15分钟左右,莹润如玉、软糯香甜的青团就做好了,色泽香气都让人垂涎欲滴。"

“破絮窠有独特的香气,而且还有祛风除湿解毒的功效,蒸过后口感又好,这样的青团深受世世代代村民喜爱。”张富强表示,但现在在制作过程中,由于传统的人工石臼捣碎破絮窠有一定的劳动强度,因此现在不少人家将原来的人工石臼捣碎改用机器碾碎,加糯米粉搅拌也采用了机械搅拌,这样搅拌更均匀也减少了劳动强度。“清明前后,我们这里的青团需求量比较大,像今天我们制作青团的糥米粉用了30多斤,可以制作近500个青团,我们店里制作的青团除了大家品尝外,还会回馈给前来食宿的游客,让他们感受农家春天传统小吃青团的美味。”

"青团是我们南京人特别喜爱的春天美食,像我们从小就吃,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张富强觉得,现在市场上的青团与传统青团制作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馅料也不再仅限于传统的那几种,甚至还出现了小龙虾、螺蛳粉、柠檬鸡爪等各种奇特口味的青团,青团的美食也已经突破了时空限制,从清明前后的春天限定食品变成一年四季都有销售的日常点心,“不过作为春季典型食品,这个时候尝尝传统青团,真的感觉唇齿留香,滋味独特。”

通讯员 高晓平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国俊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