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庄家村被四周翠绿的群山簇拥着。染柳烟浓,绿叶碧山,桃花灿灿地开放在农家屋舍四周,鸟儿兴奋地在柳梢喧鸣……”仿若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作家庄深以此展开了其长篇小说《脉》的创作。将近70万字的篇幅,年近七旬的理工男,将人物的不同际遇与国家几十年的历史发展相交融……《脉》的出版震动了当下文坛,也带来很多争论的空间。4月21日,近20位专家学者齐聚南京,就这部长篇小说展开研讨。
庄深(于邦瑞 摄)从新秀到黑马,展现民族史诗特性
长篇小说《脉》以溧水东庐乡庄家村、丹阳市、苏州市、常州戚墅堰及甘肃武威为背景,细致梳理了庄、黄、袁、刘、李、金六个家族的命运发展脉络。全书以散点透视的方式,生动呈现了街头市尾、乡村阡陌、车马行人,仿若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历史书卷。
在此之前,庄深是以一部长达68万字的长篇小说《根》,引起广泛关注的。对当时的文坛来说,庄深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在《根》出版之前,并没有看到他的相关作品。作为江苏常州一名建筑企业家,出于对乡土的特殊感情,庄深是在六十岁之后才开启文学创作探索的。如今,他的《根》《脉》两书连续以庄氏家族为中心进行叙事,呈现了当代家族小说的新气象。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长篇小说《脉》将人物的不同际遇与国家历史发展交融,将哀婉又执拗的奋斗追求与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交织,以拳拳乡土之情及真实化的文学语言增强了故事的现实感召力,呈现出具有民族史诗特性的风范。
由此可见,这位“50后”文学新秀,正以迥异的文学素养,成为近年江苏文坛的一匹黑马。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郑焱表示,在江苏一批又一批反映时代的精品力作中,一支来自基层和地方的力量不容被忽视,他们散布于江苏文学版图的各处,广纳鲜活生动的社会经验,讴歌历史,描摹时代,讲述江苏故事;他们不卑不亢,不疾不徐,在自己的文学园地里默默耕耘,构成了江苏文学独特坚实的存在。庄深正是这样一位扎根生活的作家。在浩浩荡荡文学家族小说的书写行列中,他以一种新的文学姿态,呈现出一部叙事流畅、故事近乎传奇的家族小说。
《脉》(作家出版社)文学素养高,倾尽近七十年人生阅历
基于在文本中对文化历史背景、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等多方面的呈现,庄深被视为近年来中国文学界的一个新发现。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表示,《脉》是百科全书的书写,他从中看到了“意外的惊喜”,书中有着非常大跨度的中国生活、中国故事、中国人生,呈现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段政治史、社会史、生活史、心灵史,以及中国人的家庭史、情感史。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剑龙是较早跟踪研究庄深小说的专家。在他看来,《脉》将人物的不同遭际与命运,与共和国坎坷发展的历史融为一体,将哀婉却执拗的奋斗与追求,与不屈不挠执着追求的民族性格交相辉映,呈现出具有民族史诗特性的风范。
把历史波澜壮阔与中国人的悲欢离合进行有机结合,也让这本书很“好看”。小说里有对人、物、景的精准刻画,对江南一带历史、民俗、民风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人情感的、文化的和生活细腻的一面。在暨南大学教授贺仲明看来,书中一个个生活场景非常生动。“作者善于风景描写和旧生活场景的描写,这就使作品有乡土气息和烟火气。”江苏当代作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王飞表示,景物描写能引起阅读的美感,勾起对乡土文明的追怀,而这种风景描写已经被好多小说家丢弃了。
小说家有一基本能力,就是讲故事的能力,要能把故事讲得清楚明白,不拖泥带水。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彬彬认为,一部小说70万字的容量,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建立什么样的关系,组成怎样合理的结构,等等,必须要有非常好的结构能力。学建筑出身的庄深,无疑有着先天的结构能力。
庄深在年近七旬之际捧出如此皇皇巨著,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也为这本书打上了别具一格的审美底色。一个作家如何对待历史,如何处理历史,如何把大的历史跌宕起伏和身边小人物的命运结合到一起?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表示,庄深对过往的历史,包括历史的风云变幻,有一种超然的状态,却又不是去历史化的;既包含深情,又有云淡风轻的气质,处理得非常恰切。
研讨会现场(于邦瑞 摄)评论存在争议,70万字的体量究竟是大还是小
阅读从来都是一件极其私人化的事情,但在评论界,庄深的小说也让诸多评论大咖一度陷入两难之地。
比如,在追求快速阅读的当下,《脉》的出版,让人对其70万字的体量充满了畏惧。南京大学资深教授丁帆认为,作者应当对原生态素材进行适当裁剪,其涉及人物众多,很多着力比较平均,应该适当偏重。但在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光芒看来,其每一个人物都很有个性,作者非常注重个体人物的自我成长,通过对内心世界丰富性、动态性的刻画,写出其性格的发展过程。
此外,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如果按照传统的小说读法或者按照传统的小说研究方法的读法,庄深的这部小说确实会有阅读的困难。但是,小说是写法是不是只有一种?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像庄深这样去写?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认为,这就需要对庄深进行追问,其写作的意义在哪?作为一个写作者,庄深就是要对家族进行记录,他就像在正典、县志之外从事了一项家谱式写作,并在每个人都获得了写作权利的今天被发现了。事实上,在另外一个赛道,不乏和庄深持有同样写作目的的作者,他们的作品正以另外一种方式被发现、被解读,比如已产生一定影响、曾在豆瓣上连载的80万字的长篇小说《夜奔》。“这样的小说,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何平认为,这就需要对庄深的小说在出版和文学的研究中重新定位。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
图片由省作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