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说方言吗?南航学子返家乡开展方言调查

紫金山新闻
2024-02-26 10:37
+关注

2024年1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学生队伍开展了“袅袅乡音,声动家园”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发扬方言文化,感悟家乡发展成就,探究家乡特色,积极承担传承保护家乡方言的使命。

今年寒假,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组成的“袅袅乡音,声动家园”寒假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家乡发展探寻和方言传承保护的调查采访。由于团队成员家乡对地区的覆盖面广,最终决定于各自家乡开展线下实践和线上交流汇总,通过制作实践日志、实地走访、实践视频记录的形式,完成本次实践。

方言作为一种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文化符号,在当下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社会中似乎日渐没落,但家乡话带给本土居民的归属感是无与伦比的。“我看到很多游客在用普通话交流,很少听到当地方言的使用。”团队成员张诗悦补充道,“不过,在一些老年游客和工作人员之间,我还是能够听到一些襄阳方言的交流,这让我感到一丝亲切和温馨。”来自湖北的成员司敏洁在整理完一天的采访记录后,由衷地感叹道:“通过这些方言的记录,我仿佛走进了襄阳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方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连接我们心灵的桥梁。”

“一方水土一片记忆,一声乡音一份联结。”方言是乡的灵魂,寄居着文化,是人文和历史的载体,满载着记忆。“深夜的平西夜市,几个老友凑一桌,来点酸嘢(广西特色酸味腌制水果蔬菜),嗦(广西方言“吃”)碗米粉,讲着方言,谈天说地,在视觉与听觉上共同向我展示了番别有风味的邕城夜景图。”通过对夜市的走访,来自广西的成员林育成中意识到,像夜市这样能够给予人们使用方言进行交流的平台,对于方言的传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团队成员胡佳雯深入走近了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城市展览馆、历史文化陈列馆,在文字、影像、沙盘、雕像中追根溯源,找寻乡音的记忆,领悟发展精神和历史文化。

深入方言现状,探索保护之路。在线下,团队成员采访自己家乡的群众朋友,收集他们对于传承与保护方言的看法。“温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断加强着方言文化的宣传和保护。”团队成员郑优走访浙江乐清新城区,采访当地人民,感悟经济文化迅猛进步,同时惊喜发现温州方言正在得到良好宣传和保护。“普通话的确方便我们与天南地北的朋友沟通,但方言的重要性却是作为文化遗产而言的。”团队成员邝婕线下采访不同年龄、不同职位的人,了解方言当前处境和人们观点。

在线上,团队成员创作以家乡故事和作品为图文,以家乡方言讲述为配音的各类新媒体视频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团队队员王佳男走进津门故里古文化街,拍摄天津味道,讲述历史来源,展示天津传统文化“吹糖人”。团队成员林晨蕾借八字桥讲述兴化人文历史,配以兴化方言,显江淮柔情。团队成员金常超拍摄金华市婺剧院的景色和部分婺剧内容,用方言讲述婺剧历史和特点。团队成员刘轩君用方言讲述着红军战士强渡虎豹口的红色故事,感恩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了家乡的和平安定。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实践团队感受到了自己家乡的高速发展,也认识到了方言传承行动面临着的危机与困境。希望大家能发自内心地重视方言、学习方言、使用方言,让乡音继续流传下去,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为之努力付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通讯员 郑优 林育成

摄影 林育成 胡佳雯 邝婕 王佳男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