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为何扎堆在南京拍摄?听听他们怎么说……

交汇点
2024-02-04 07:26

从《去有风的地方》到《繁花》,跟着影视剧打卡一座城,正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眼下,越来越多的影视剧组看好南京,将片场设在这里,让“总要来一趟南京吧”又多了一个理由。

2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生活最优解》剧组探班,张铎、董璇、宋欣洁等演员正在位于南京城北的一幢“洋气”的大厦里紧张地拍摄中。

《生活最优解》由南京广播电视集团立项、江苏城市联合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蔚捷、张大雁总编剧,武洪武导演,张敏、肖楠担任总制片人,以南京为背景,展现“80后”和“90后”两代人为了在这座大都市立足共同的奋斗和成长。

在总制片人张敏看来,全面展现南京的丰富形象,影视剧无疑是一扇绝佳的窗口:“南京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文学之都’,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繁华与宁静相得益彰,可以说是座非常‘上镜’的城市。”

“南京有很多场景非常适合现代戏的拍摄,很多建筑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也开拓了我们的创作思路。”从北京赶来的外地人,肖楠对南京这座城市的“反差”有着强烈的感受。在堪景的时候他发现,南京摩登时尚的现代化建筑有很多,烟火气息的老街也有不少,场景的丰富性无疑将增加影视剧的“色彩”,让镜头更好看。

这也是越来越多剧组来南京的原因之一。董璇告诉记者,她自己就已经在南京拍过好几部戏了,连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在南京剧组过年了。但这次她再来,对南京的印象更深了:“人文传统的东西都还在,又冒出来了很多新的网红打卡点。德基广场的网红厕所,还有河西金鹰世界,都很现代都市。”

第一次来南京拍戏的哈尔滨人张铎,也极力推荐南京这座南方城市。除了跟着剧组在南京各个地方转场外,他还去老门东、牛首山、玄武湖等景点转了一圈。“我喜欢城市有山有水,可以溜达,南京真的很宜居,让人待得住。”印象深的不仅是南京城墙,还有南京的美食。“南京的朋友送了各种各样的鸭子给我吃,每个人推荐的好吃的店好像都还不一样。北京有烤鸭,南京的鸭子吃法更多,有板鸭、盐水鸭、酱鸭……”而来往苏州、上海的便捷,则让他感受到了身处长三角地区,南京交通的四通八达。“南京是个特别适合办年卡的城市”,他想用这样的表达告诉大家,南京是值得一品再品、反复打卡的地方,“电视剧播出以后,全国的观众一定可以透过镜头看见南京的美丽”。

张敏告诉记者,此前该公司拍摄的另一部电视剧《依依向北风》1月16日刚刚杀青,该剧也是全程在南京拍摄,展现南京人文艺术、城市风貌。作为江苏13家城市台联合成立的电视剧投资公司,他们今后不仅将把更多的剧组引入南京,还会逐渐延展到江苏其他的12个设区市,通过影视剧在当地的拍摄,全面展现江苏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新闻多一点:

演员张铎在南京“送外卖”

都市情感剧一直享有极高的话题关注度。20岁至40岁,通常处在追求事业成功、家庭建设和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压力焦点人群。不过,《生活最优解》并不打算贩卖焦虑,从剧名就能获知主创意图缓解焦虑的创作思路。

“这部剧最打动我的,就是它不悬浮,真实、接地气。”演员张铎在剧中扮演的男主角肖克明,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人到中年失业后,他的人生面临着“继续留在大城市打拼,还是回老家生活”的艰难抉择。“这是很多人遇到的问题,包括我朋友就遇到过。如今大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在生活品质上的差距在缩小,而回到小地方,既能开民宿等,还能照顾父母,也能过得很舒适,所以不少中年人产生了退回老家的念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当代性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生活最优解》通过两个家庭、六个主要人物的生活轨迹,展现当下的都市人如何在现实和心理的双重困境中,与自我和解的过程,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优解”。

剧中,肖克明完成了从失业到创业的人生蜕变,中间,他送过外卖,也开过网约车。这也让张铎有机会在南京体验了一把“外卖员”的生活。“骑电瓶车,看着很简单,但他们那车其实很‘贼’,并不好控制,我练了几天才能熟练上手。”更让他感慨的是,在这个争分夺秒的行业,知道每个路口的红绿灯有几秒,一个小区有几个门,电梯都是从哪上等细节,对外卖员来说都是一种职业技能,“真是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特殊的小窍门!”

转载自交汇点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编辑 谷文俊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