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灯态信息实时推送
高精准地图保驾护航
车位一键远程预约
无人驾驶汽车轻快出发
……
当“智慧的路”遇见“聪明的车”
一个充满可能的“双智”舞台
正在南京徐徐拉开帷幕

- 2021年12月,南京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双智”试点城市。市建委牵头编制《南京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3年)》。
- 推动一主三副区域(江宁开发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秦淮白下高新区、溧水经开区)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升级,开展以“美好出行+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示范应用。
- 市级相关部门通过召开专题研究会、现场推进会等方式推进试点工作,会同各试点片区解决双智建设过程中的智慧道路改造标准、片区数据联通等问题。试点各项任务均按照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如今已初显成效。

104公里
智能道路基础设施已完成
截至目前,全市智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已完成104公里,共部署508个智能网联设施,覆盖105个路口和78公里路段。

在实施过程中,各试点片区采用多种新型智能道路设施设备,布设激光、微波、毫米波雷达等166个,实现全交通要素监测等功能。规模部署RSU(路侧单元),实现车路互联互通、交通信号实时交互,支撑红绿灯态信息推送应用。新增具备路侧感知能力的边缘计算系统,支持对视频、雷达等感知数据的实时处理。


16平方公里
5G网络信号全覆盖
针对推进5G+C-V2X+光纤等多种通信模式的车城网通信方案应用,目前试点区域已完成部署5G基站96个,覆盖范围16平方公里,实现试点区域开放道路5G网络信号全覆盖,满足车城融合应用需求。


4个片区
“车城网”平台实现互通
建设“车城网”平台是“双智”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以平台作为核心,可以建立车和城之间的互动。目前四个试点片区基本完成了云控平台和数据共享中心的建设,初步实现互联互通。

江宁开发区已建成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实现基础设施数字化管养、园区设备智能化巡检维护等功能;
秦淮区白下高新区已完成云控基础平台的建设,汇集路侧、车侧以及感知结果等动态静态数据;
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已完成云控基础平台和示范应用平台的建设,实现区域内车路数据的采集和管理;
溧水经开区已完成自动驾驶测试大屏的部署,实现智能网联测试报告、测试场景库类型分析等功能。


6大类
“双智”应用场景全部落地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双智”是改善市民出行体验、高效治理城市交通难题、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无人小巴、无人出租车、精准公交、智慧交管、市政设施数字化管理和特种车辆应用的6大类场景已全部落地,正按照计划推进落地后的有效应用。

江宁开发区:在江苏软件园园区-地铁站往返路程和园区内开展智慧出行,如氢燃料无人公交、无人出租车、车路协同信息推送等运营服务。将“T3出行”技术能力+运营能力充分结合,通过手机APP在规划路线范围内实现自动驾驶车辆一键叫车。


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结合区域地理优势,以“车联网”赋能旅游业,建设“数据驱动新型公交都市先导区”,实现自动驾驶接驳(观光)车常态化运营。今年以来无人驾驶小巴已投入长江江豚科教中心和扬子江生态文明中心接待,参与江岛半程马拉松运动会等重大活动保障。


秦淮白下高新区:核心区1.6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利用百度地图给驾驶者提供红绿灯态信息同步推送的功能,开放全域范围内的红绿灯态信息,使智能网联车辆以及普通车辆均能享受车联网带来的交通出行便利。

溧水经济开发区:在双向 9.5 公里智能网联示范线,开展短途接驳服务,规划“国博会展中心-地铁站-人才公寓-科创中心-规划馆”等沿线5个主要站点运营,打造“最后一公里接驳”服务。

12项
车城协同标准已全部发布
围绕“车、路、云、营运、安全”等五个方面,我市累计形成了12项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相关的团体标准,目前已全部发布。


在试点工作之外,我市积极推进建设新能源汽车友好城市,编制《南京市建设新能源汽车友好城市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启动市级智能网联运营平台建设、提升城市路口红绿灯配时方案等具体任务,为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出引领。

“双智”是城市建设与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趋势。作为创新破局的新思路,市建委将以提升市民生活、出行体验为主导,持续强化资源整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助力数字城市、智慧南京建设。
转载自南京建设微信公众号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编辑 蒋卓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