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浓”“忆流年”“醉金陵”“夜未央”,这是央视《走遍中国》栏目刚刚播完的四集纪录片《走进南京》给出的四个“关键词”。从8月28日至8月31日,《走进南京》聚焦南京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消费、新需求,展现南京文旅新形象、新魅力、新体验。在《走遍中国》的镜头里,每一条路、每一个物象、每一张面孔,都浸染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基因,自在而舒展地彰显着浓浓的“文艺范”和地道的“烟火气”。无数观众和网友跟着纪录片来了一场特殊的“城市漫步”,穿梭南京城市文化坐标,体验文旅创新场景,发现旅途中的美好,感受南京风土人情,“打开”不一样的南京。他们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再一次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总要来趟南京吧’。”
跟着镜头漫步南京,感受“文艺范”和“烟火气”,体验新创意和新“夜”态
抬眼就是名著的桥段,抬脚就是千古名篇。文学,成为走进六朝古都南京的最佳途径。《走进南京》以“书香浓”开启这座世界“文学之都”的旅程。

2019年,南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千年文学血脉自此与世界紧紧相连。《走进南京》第一集,以位于鸡笼山下的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为起点,一场跟着文学名著漫步南京的风雅之旅就此开启。跟着《儒林外史》来到中国科举博物馆;到江宁织造博物馆追寻一下《红楼梦》里的文学踪迹;边游秦淮河边品《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乌衣巷通过沉浸式戏剧感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王谢故事……南京中华中学语文教师黄烨以推荐官身份出现在纪录片中,他说:“文学就流淌在南京,到处都能找到文学的踪迹。”
行走南京文化地标,收藏旧时光老味道。“忆流年”带观众和网友从文化街区、博物馆看遍极美南京,看到有温度、有情怀的老城区惊艳蝶变。到南京博物院,一院六馆,看盛世江南。走进老门东,古朴气息迎面而来,一条条旧街巷串联在一起,能感受到南京老城的模样,民俗工艺、地道小吃,老字号,总有一处让人眼花缭乱,体会到南京地道的“烟火气”。
文学记录着南京的千年文脉,这座城市在传承中不断予以创新。当文化旅游与科技手段相遇,在融合碰撞中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当新创意与文化禀赋结合,能探索出文旅融合怎样的模式?
跟着“醉金陵”去漫步。在熙南里大板巷,《南京喜事》以南京文化为灵魂,集沉浸场景、沉浸表演、沉浸互动、沉浸视效于一体,观众化身百年前的南京古人,见证世家传奇,经历跌宕起伏。在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拿上手机,开启一边在实地游览场馆、一边用数字形象在虚拟世界中穿梭的奇妙之旅。在江苏园博园,感受“一城一园一故事,一步一景一惊艳”。在汤山矿坑公园,见证废弃矿坑变身山地花园,创新与自然相结合成为亮点。
夜演、夜展、夜读、夜娱、夜集……南京,“夜未央”。越来越多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空间创新升级,多元的新“夜”态持续升温。
激起观众无限向往,这里有文化的厚度、风景的气度、创新的高度、生活的温度
《走进南京》带来的这场城市漫步,仿佛将散落在南京各个角落的珍珠,串联成一条项链,璀璨耀眼,格外动人。这些情与景的介绍激起了观众和网友对南京的无限向往,同时大呼还不过瘾,想再多体验一些。
“真是满满的回忆,很多景点就在我曾经上学的附近。”《走遍中国》主持人孙雨桐感慨道。她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纪录片中的一景一物,有她记忆中的样子,也有全新的模样,将她带回在南京的12年生活。“我以前天天生活在这里,也没觉得有什么,但看到电视里在放南京,没想到我们南京美成这样!在南京,随便指个地方,就能说出道道来。节目提到的只是一小部分,南京好玩的地方太多了。”
无论是南京人,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自己精神的栖居所在。“我到南京的第一站,就是去逛了玄武湖。这是一个适合在都市里突然‘失踪’的地方。”来自广东的游客从山是一位资深的历史文化爱好者,她登上台城,将玄武湖和紫金山尽收眼底,“总感觉有一种情感在心底萌动着,但又说不出是什么。”研二学生庞敏告诉记者,他大学时来南京看望同学,自此喜欢上南京的气息,于是通过考研考到自己心仪的城市。
今年以来,“总要来趟南京吧”成为社交平台大热门。跟随《走进南京》的镜头,更多人再次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话题为什么会如此热——千年文脉滋养下的南京,散发出独有的文化气质和魅力,走进南京,感受的是文化的厚度、风景的气度、创新的高度、生活的温度。
“南京名气太大了,从小在课本里面,在各种文学名著里面,都能读到南京,这座城市太重要了。但是另一方面,南京也是‘陌生’的,正是因为名气大,所以大家一般常规想象中的南京就是紫金山、玄武湖、秦淮河。这里的生活气息是什么样?生活在这里的体验感怎么样?其实对于这些问题,大家相对不那么清晰。”《走遍中国》栏目组主创说。
“以前总觉得,玩还不简单嘛,但看了《走遍中国》介绍南京,我才知道,玩也是分层次的。南京能做到雅俗共赏,总有一款属于你,什么人来都能玩出自己的味道来,找机会一定要去一次!”网友“萌萌的蒙蒙”说。而这,也正是栏目组的初衷。“我们希望,在看完节目之后,能让很多人觉得,南京是总要去一趟的城市。”

赓续文化传承,吸引央媒频频聚焦,城市文化品牌不断彰显
《走进南京》的镜头,捕捉着南京的微小细节,映照出这座城市历史的脉络、蓬勃的活力、创新的精神。
“行走南京、品味金陵,不断感悟其厚重、平静、包容、风雅、文艺、博爱,你会心态平和、视野开阔、言行风雅,你会深沉、你会聪明、你会创新,你会成为富有人文情怀、充满文化气质的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说。
“南京在赓续文化传承、文旅深度融合方面,做得挺不错。”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顾洁表示。他对纪录片中小西湖片区的改造印象深刻,“尊重每个院落里面居民的意愿,留住了‘烟火气’,留住了人情味。”小西湖片区810户居民中,402户选择留下,腾出的空间引进精品民宿、餐饮、虫文馆、非遗大师工作室等新业态,让大家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了极大提升。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市民游客热衷的网红打卡地。

“文旅融合是带动旅游消费升级的重要手段。”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文化和旅游加速融合、市场不断发展,我国文旅消费需求呈现明显升级趋势,文旅融合正焕发“新活力”。文旅市场也在变化,很多游客的旅游目的不仅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为了获得不一样的文化体验。南京作为很多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正契合了游客的文化需求,符合“Z世代”年轻人的文化审美。长江路文化和旅游集聚区,1800米看遍南京1800年,是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视听盛宴“夜演”、潮集扫街“夜购”、深巷寻味“夜食”、华灯美景“夜游”、艺廊体验“夜展”精彩纷呈……南艺后街艺术街区,让“天上的街市”照亮现实,激活城市夜间消费“烟火气”;西城夜未央,南京首座24小时城市体育街区,面积超50000平方米的多个运动区域,串联成“运动+生活+商业”的开放式运动空间。
不仅仅是《走进南京》这一部纪录片,最近一段时间,新华社、央视等国家级媒体频频将目光投射到南京,解码古都南京的文化自信样本,正如《走遍中国》栏目主创所说,“我们从最开始策划历史文化名城系列,就把南京作为一个重点城市来考量。”而央媒的报道,更是让这座城市收获了高关注度、强影响力,城市文化品牌在此过程中不断彰显。
古老而又摩登的南京,如同一本博大精深的典籍,在时间的书页上展现出浓墨重彩的华章。这座城市里历史与现代在城市画卷中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幅融汇古今的美丽图景。在国家级媒体的聚焦下,这份美丽绽放出愈加耀眼的光芒,愈发令人瞩目。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王峰 实习生 万方圆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