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追寻更高品质的教育,只为学生走得更高、更好、更远

紫金山新闻
2022-06-18 10:36
+关注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二十九中人始终认为,遵循“国之大者”,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始终充满对教育的敬畏,对未来的敬畏,需要我们有穿越时空的视角,能够审视时代之变。由此,确定好高品质育人的目标定位和价值追求。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育栋梁,育英才的神圣使命时,心中自然升腾起无限巨大的力量和催人奋进的动力。当我们懂得每一个学生都潜能无穷,但每一个人的发展又千差万别时,我们就会在更加美好的期待和憧憬中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倾注最大的热情和关注。当教育充满喧嚣和鼓噪时,二十九中人选择内观,选择定力,选择内心的澄明,坚定了对规律的遵循。二十九中人坚信如果能把学生的成才规律、普通高中的育人规律和国家的人才选拔规律三者结合起来,并时时成为二十九中校园内生动的教育实践,学校就一定会走在可持续发展的大道上。

“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们将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确保大面积丰收,实现“人人上本一”的目标;另一方面我们适时开启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以清北突破为带动,实现了整体实力的大提升,形成“从高原走向高峰”的喜人景象。

我们追寻既有时代特征又有二十九中特色的高品质教育,将学生发展的高度与人性的温度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当下发展与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认为放手不是放养和放任,要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大力提倡“有责任担当的师爱”,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积极的教学文化和学习文化,让孩子们永远在向上、向善的方向上奋勇前进。

一个个优秀学子的成长发展,一位位家长的认可和信赖,一个又一个不断从毕业生们传来的喜报和捷报……这就是二十九中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做出的最好解答。

经历即培养,课程即成长

近日,学校2018届高三毕业生纷纷给母校传来喜讯,他们中有一大批学生跨入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高校继续深造。以2018届高三(11)班为例,这个当年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班一共有50多名学生,经历了四年的大学生活后,今年超过55%的学生成功“上岸”研究生。这些学子的优异发展,既为自己争得了未来,也为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做出了榜样。回忆起母校的三年高中生活,他们认为那段时光为其大学学习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优秀学子说:

2018届毕业生杨文星,四年前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现直博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8届毕业生杨文星,四年前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现直博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在高中时期,杨文星是校机器人队的总队长,在高中三年的竞赛过程中,多次获得市级、省级、国家级、国际级奖项。在大学学习期间,杨文星在编程语言、建模制图、动手能力、系统设计等方面远超同期同学,在各类实验设计、课程实践过程中表现出色,顺利进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的复杂系统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并在之后主持或参与了多项重大项目的研制工作,也在校内外各类竞赛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成绩。最终,以优异的能力和出色的表现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直博名额。

“二十九中是一个对学科竞赛以及各类比赛都比较重视的学校。在校期间,老师们带着我参加比赛,不断打磨专业能力与技术水平,使得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也使我找到了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并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杨文星说。

杨文星认为,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对自己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也让他受益匪浅。“在母校,我养成了课前充分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系统整理的习惯。同时,以大量的例题和真题作为辅助,能更好的把相关知识点吃准、吃透。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我进入大学后成绩在年级里出类拔萃,大一时就入选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李四光计划,获得了推免资格。”

目前就读于法国里昂国立应用科学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的研一学子冯小桐目前就读于法国里昂国立应用科学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的研一学子冯小桐

冯小桐回忆起高中生活时说,二十九中带给她更多的感受是老师和同学陪伴的力量。他们让我知道如何待人接物更为恰当、如何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更为准确,如何认识自我更为客观。

“记得高三冲刺的时候,我一边准备着国内的高考科目,一边准备着国外的考试科目,有时会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庆幸的是这里的老师和同学给予我很大的支持,我学会了什么叫乐观什么叫坚持,最后不仅高考成绩优异,同时我也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学校。”冯小桐说,“通过高中三年的学习,我养成了脚踏实地的学习习惯,一步一个脚印,让我即使身处异乡,也能成为一众中国留学学子和法国同学中的佼佼者,取得其他欧洲名校的交换机会,感谢母校培养了我积极的心态,这鼓励着我敢于面对挑战,不断自我调整,学着更快融入不同文化并更好地开拓眼界。”

学生参加兔子舞大赛学生参加兔子舞大赛

校长说: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未来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校长唐云龙说,人生的经历就是自己的一种成长,要在理想和目标的路上奔跑,要去有诗和梦想的远方。学校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高考的成功,更要为孩子们跨入高校学习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着眼于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因此,学校认为“经历即培养”,学校教育就是通过设置丰富的校本课程体系,搭建各类的发展平台,让同学们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学会认知、学会探求、学会交往、学会创造。学校懂得,三年的高中生活,就是要通过系统的科学知识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和素养。

课程即人,人即课程

再优秀的课程,再完美的理念,没有落实,没有行动,都是空中楼阁。在二十九中的办公室里,常常能够看到一个又一个埋头分析学情,实实在在钻研教学,真心实意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的优秀教师,他们实实在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生活习惯进行全面而个性化的辅导。三年的高中生活共有1000多天,任何宏大的教育理念都要化为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教育行为,都要化为切实钻研,深耕课堂的教学实践,才能使每一个学生获得真真切切的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才是寓伟大于平凡之中的事业。正是这样,教师才能把责任担当的师爱扛在肩上,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真正引路人。

家长说:

“来了二十九中以后,我觉得家长瞬间就解放了。”2022届高三(8)班的蒋依霖妈妈说,老师的用心程度远超家长,练习反馈从不过夜,即当天的练习最迟当天晚上老师就发到群里。“我们能感受到老师们真的非常用心。我特别感动的是这种及时反馈,让孩子迅速找到学习上存在的不足,在稳扎稳打中稳步向前。”

学生上晚自习学生上晚自习

蒋依霖妈妈特别提到班主任王新艳老师,“她的口头禅是:如果日常的细节都做不好,你将来成绩再好,你也无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王新艳老师特别关注孩子的日常,物化班男生特别多,王老师特别重视卫生管理。“老师关注的不仅仅是成绩,还有孩子的素养习惯。希望孩子在学习好的同时,其他方面也能同步前进。”  

2022届高三(12)班成果爸爸说:“二十九中的老师非常细心。在家上网课期间,班上有一个孩子不知道是网络原因,还是有其他情况,突然掉线了,老师立马跟家长联系并询问情况。通过这一点很小的细节,能感觉到老师是多么细心地关注到每一个孩子。”

成果爸爸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学校老师会针对阶段性学习的情况,对孩子每一项的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列出非常细的表。每次考完试,家长都可以通过这个表了解孩子的情况。而且,老师还会私下跟家长沟通,某个类型的题目,平时经常做的,孩子为什么还没做出来。家长也能知道学生在哪些方面比较弱。通过跟老师的沟通,家长可以督促孩子在薄弱的方面更注重一点,多做一点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就能在弥补薄弱中慢慢提升。学习能力提升后,学生也会更自信,学习的劲头越来越足。在这个量表当中,通过对每一个学生个性化问题的发现以及及时精准地解决,进而推动学生稳步向前。

教师个性化辅导教师个性化辅导

校长说:

“我们鼓励二十九中的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行、品格、品味的‘大先生’,但是‘大先生’在面对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面对具体学生发展的实际问题时,需要从小处着手,需要点点滴滴润物无声。任何一位学生都是具体的个体,任何的学习问题都是具体的问题。因此,每一个老师在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和学生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才能将师爱落于实处。”

教育教学的创造性措施来源于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来源于鲜活的师生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学校教师非常细心,用“评价细表”的方式明确学生发展的强弱,借助互联网+的教育技术,可以精准地反馈出学生在每一阶段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考核、能力发展的长短和优劣,用好这类“评价细表”,就能将架起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沟通的桥梁,就能更加精准地高效率地推动学生走好每一步。

学校精神,是学子永恒的人生动力

杨叔子院士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先进的科技,否则就会落后挨打;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否则就会异化,不打自垮。”因此,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二十九中将“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学校精神,渗透在高中生活的方方面面,渗入学生内心,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进而引领孩子们走向属于自己的远方。

优秀学子说:

2018届高三11班的陆宇星同学,四年前考入苏州大学人工智能实验班,现录取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大数据与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系研究生2018届高三11班的陆宇星同学,四年前考入苏州大学人工智能实验班,现录取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大数据与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系研究生

陆宇星回忆起高中三年时说:“二十九中‘追求卓越’的培养模式一直激励着我。数学丁晨晖老师,语文李娟老师,英语仇秀艳老师,物理储庆老师,生物雷毓敏老师全身心地关心着我们的学科学习,每天的作业,每次的测验,每晚的自习,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正是二十九中‘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精神的真实写照,所以我们班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在学科学习中,同学们常常结伴比赛,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这一切至今让我难以忘记。”

“高二时,我和几位同学参加了南京市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比赛,老师们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陆宇星说,通过这些比赛的锻炼,也使他在一次次的比赛中不仅提高了科研能力还锻炼了自己的演讲水平,为今后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陆宇星说。

学生王琳杰四年前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年9月即将入读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学生王琳杰四年前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年9月即将入读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

王琳杰说:“作为曾经的二十九中的学子,我感到非常荣幸,在母校的学习经历为我的大学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的办学理念‘厚德自强,纯正卓越’一直影响着我。学习上,我学会了认真严谨;生活上,我学会了待人友善;目标上,我努力永争第一;情感上,我满怀感激。在已经度过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我努力秉持着二十九中学积极进取的精神,最终得以成功保研。在接下来的研究生学习阶段,我仍然会怀揣感恩之心,保持学习热情,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回报社会。”

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数学专业研究生的陈昕雅(四年前考入南京师范大学)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数学专业研究生的陈昕雅(四年前考入南京师范大学)

“把第一写在旗帜上!”意味着不断奋斗,这也是学校精神的一种体现。陈昕雅说,学校的这句口号她一直铭记于心,并为此不断奋斗前行,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退缩。“回想大学学习生活的种种经历,我十分感谢母校二十九中的老师们帮我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让我能从容的面对竞争,特别是让我意识到保持对知识渴求的态度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秉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在科研道路上将二十九中精神发扬光大。”

家长说:

2022届高三(4)班学生康尔楠的妈妈说,我觉得高中三年,老师们不仅仅是在学业上给予孩子们帮助,还带领着孩子们在精神层面不断成长,让他们成为独立而完整的人。

“我们学校对学生有一些职业生涯的规划课程。女儿从高三开始,她就渐渐说偶像是外交部的发言人华春莹,并想成为一个外交官。我想这跟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在二十九中经过历练以后,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人,承认我自己是不完美的,也不是很聪明的,但是我是努力的,有理想,有目标,有责任,有担当,这个我觉得是最重要的。”康尔楠妈妈说,“另外,高一时,学校组织学生去中科大学习了一周时间,高二又去了东大,让学生感受大学的氛围。我家女儿还是感触颇深的,被高校这种大师、大家风采吸引,对大学生活充满向往,从此以后要立志好好学习,争取早日跨入理想的大学。”

中科大之行中科大之行南大之行南大之行

2022届高三(15)班陈子坤妈妈说,孩子班级的整体氛围很好,孩子和老师之间形成融洽和友爱关系,同学之间的亲密情谊,都是特别难能可贵的。孩子们在这种整体特别和谐、充满正能量的氛围下学习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学校也特别关注孩子们对各类教育活动的接受程度,孩子每天早上出门高高兴兴上学去,晚上开开心心放学以后回来,分享起学校的事,都带着满足感和自豪感。

“我孩子班级的后墙上写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真的希望孩子能为振兴中华做出贡献,特别感谢学校给孩子这种教育,让他们走得更高更远。我觉得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品格上面,我都能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陈子坤妈妈说。

班主任说:

2018届高三(11)班班主任丁晨晖老师说:“从高一入学起,我就用二十九中‘永争第一’的精神引领学生做精神明亮的人,昂扬向上的人,不断进取的人。在二十九中每个班级就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除了传授学习方法以外,还要在人生理想、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社交能力等方面,引领学生不断发展。”

2022届高三(4)班班主任吴小波老师认为,从精神明亮到独立而完整的人,是老师们孜孜不倦的育人追求,在二十九中遇见一个又一个有宏大人生目标的优秀学生,作为老师,倍感幸福。功夫花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不断深耕课堂,与孩子们共同探求,共同成长,深感欣慰。

校长说:

“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深度学习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备素养。没有学习的现代化,没有科技的现代化,没有文化的现代化,没有精神的现代化,总之,没有人的现代化,就不会有真正的现代化。学习永无止境,科技永无止境,文化永无止境, 人的现代化永无止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期待用更高品质的教育教学,更精细的服务,更长远的目标助力每一个学生成功到达属于自己梦想的彼岸!我们追寻高品质教育,只为学生走得更高、更好、更远!

明慧 钱红艳 陈紫萌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