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近年来,南京市聚焦“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全面推进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深化街镇集成改革,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增强动力,激发活力,为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近日,来自中央、省市十多家网络媒体的记者走进江北新区、玄武区、秦淮区、栖霞区、江宁区、高淳区等地,通过实地探访、座谈交流、联合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改革推进情况和基层治理现状,力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检视南京市基层治理集成改革工作的实际成效。
进入五月,天气越来越热,露天烧烤成为人们饮食消遣的最爱之一,但随之产生油烟、噪声和环境卫生等问题却大煞城市风景。
“你好,东坝辖区范围内全天候禁止店外烧烤,你涉嫌占道经营进行露天烧烤,同时破坏周围环境卫生,影响市容市貌,现对你依法进行行政处罚,请出示你的身份证。”5月10日晚,高淳区东坝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队员联合派出所民警以及城市治理公众委员对辖区内烧烤店展开“城警联动”专项整治活动。
然而,烧烤摊主王某却不肯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执法队员随即通过联动中心联系民警,通过公安查询系统查询,确定其身份,并依法进行了处罚。上述一幕正是东坝街道常态化推进城警联动行动的缩影之一。
“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长期以来,在城市基层治理过程中,“多头执法”是让人纠结的难题,如何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建立权责统一的执法机制,是基层政府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南京市高淳区全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乡镇(街道)执法“运行不畅、权限不清、力量分散”等突出问题,高效运用工业化思维、项目化管理的工作方法,以河口镇为试点,先行先试,通过明确机构下沉力量、明确权责下放权限、明确机制下移重心,初步形成了“一支队伍管执法”的运行体系,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而“城警联动中心”就是南京市高淳区在基层治理上的新探索,是在“一支队伍管执法”全覆盖模式下的新突破。
2021年1月,南京市首家“城警联动中心”在高淳区东坝街道落地,通过派出所、交警中队和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的联动配合、高效协作,实现执法整合和优势互补,在处置街道各类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及社会治安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综合执法改革打破了传统城乡执法的“二元”结构,让“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的基层治理困境得以破解,有效提升了街镇区域内治理能力,成为探路基层治理的鲜活尝试。
高淳区东坝街道政法委员卞维龙表示:“城警联动中心”通过“1+2+4”模式集训和开展整治行动,截至目前,违停整治贴单600余起,清拖违停非机动车400余起。同时根据“N”巡逻模式发现涉嫌非法取土案源,共同打通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移交通道,办理非法取土案件2起。
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高淳区从2018年底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实行“大综合全覆盖、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改革探索,通过整合执法队伍、厘清执法权责、下沉执法力量等途径,力求解决部门之间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基层执法力量不足、效能不高等问题,着力探索构建机构设置合理、执法权力下放、资源力量下沉、执法管理高效、运行机制科学的综合行政执法“高淳模式”。
2019年6月,高淳在全市率先挂牌组建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城管、城建、房产等22个部门行政执法职责和执法机构调整归并,对其中8个部门的专业执法机构进行整建制划转,遴选13名执法业务骨干,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局直属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同时,下放50名执法人员到各镇街,分别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既能把脉又能打针,许多“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全区8个街镇统一设置街镇综合行政执法局,除行使已赋权街镇的92项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外(其中城管38项行政处罚,2项行政强制;人社11项行政处罚、卫健委41项行政处罚),还对应承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全面执法权限,实现街镇“一支队伍管执法”。
基层治理是篇大文章。下一步,高淳区将继续探索“城警联动”实体化运作,助力破解城市管理难题,通过以点带面,持续推动赋能放权,持续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持续将行政执法与网格治理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改革向纵深推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