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南京和平论坛开幕!和合共生:与自然和平相处

紫金山时政
2021-10-24 21:51
+关注

和合共生:与自然和平相处

把和平的种子播撒全球

10月24日,“世界联合国日”,第二届南京和平论坛在南京紫金山音乐台开幕。

本届南京和平论坛以“和合共生:与自然和平相处”为主题,主办方和南京5个青少年代表以“种植和平之树”的方式共同启动南京和平论坛,一棵绿苗蔓延生长为参天大树,寓意“维护和平的力量将在这里汇集成一片生机盎然的森林,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用艺术营造“和平的天空”

树木葱茏、音乐悠悠……置身紫金山音乐台,一种大自然与生俱来的清新感扑面而来。观众席两侧放置了发光的树叶类艺术装置,舞台中央使用了国际和平元素橄榄叶元素以及南京本地的紫金草元素,所有创意犹如叶脉一样在这片叶子上生长并延展而来,用艺术表现形式向观众传递“和合共生:与自然和平相处”的论坛理念。

据介绍,此次活动创新运用12台大功率的投影仪,将音乐台照壁以及照壁两侧的树林作为天然“幕布”,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自然环境与多媒体结合的视觉效果。开场的女子群舞表演《梧桐的记忆》,梧桐元素与音乐相结合,瞬间就将人们带回了南京的过往岁月,跟随这段“梧桐的记忆”,历史与当下如同一枚梧桐树叶上繁复的脉络交织在一起,让观众走进南京、了解中国。

中国青年舞蹈家王亚彬通过独舞、群舞的方式演绎了三段舞蹈《天·地》《空·境》《水·生》,串联起了四个主旨演讲,更是让人耳目一新。演员或以枯树枝为道具,或以丰富的肢体动作演绎动物、植物以及人类本身等多重角色,或化身深海中的“精灵”,精彩的表演直击观众的心灵,唤起大家对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渴望。

开幕式执行导演王俊杰说,在这样一个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相融的地方举行2021年南京和平论坛开幕式,观众更能够真切地理解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深刻内涵。

重量级嘉宾荟萃,共同阐述积极和平理念

本届和平论坛开幕式嘉宾云集。联合国教科文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瀚作了“生态文明:推动绿色转型与和平”的主旨演讲,呼吁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共同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阿拉善生态协会会长孙莉莉以企业家的身份分享了自己因为与勺嘴鹬结缘走上了公益道路的故事,呼吁企业家和更多社会力量加入探寻绿色转型发展道路。

中国民间第一座自然保护站发起人,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促进会”创始人杨欣则讲述了他30年对长江源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守与护。

来自美国的伊莎贝尔作为“Z世代”,致力于促进公众增强全球森林保护意识,分享了她参与动物理想家——国际联合实践营的案例。

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南京市政府签署了为期三年的谅解备忘录,并举办了首届南京和平论坛。一年一度的南京和平论坛将为建设和平与重塑一个以文化间理解、宽容、团结、社会正义与包容为标志之世界的思想与行动提供活力平台。它不仅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场定期的聚会,致力于为所有建设与维持和平的利益相关方,加强其对话与能力提供持久支持。

和合共生:与自然和平相处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人类共同的追求。和平不仅仅意味着没有战争,更要通过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根源上消除战争和冲突的威胁。

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污染恶化等全球性挑战,正加剧社会不平等,影响着全人类的福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的南京和平论坛将总主题确立为“和合共生:与自然和平相处”,重点关注生态文明理念,同时呼应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开幕式上,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田学军说,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出贡献;推动青年参与,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入可持续动力;勇于探索创新,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推动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教科文组织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部助理总干事加布里埃拉·拉莫斯非常赞赏本届南京和平论坛以“和合共生:与自然和平相处”为主题的远见卓识。这将提供必要的平台,使我们能够就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以追求和平这一话题的进行深入探讨。

构建对话与合作机制,“南京实践”为和平提供“中国方案”

据介绍,2021南京和平论坛还在伊斯兰堡、中亚、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等4个区域举办了平行论坛。在“和合共生 与自然和平相处”的主题引领下,平行论坛针对气候变化与和平、生物多样性与和平、文化遗产与和平、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和平、水与和平5个方面的和平主题展开了讨论,以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和思考。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近500人以线上线下交流的方式,探讨通往积极与可持续和平建设的道路。

南京在推动和平理念传播方面不遗余力。2017年,南京加入世界和平城市协会。同年,在南京大学设置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UNESCO Chair on Peace Studies)。近年来,南京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把江城作为生命共同体来规划布局,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南京力量”。

南报融媒体记者 马道军 张源源 蒋琰/文 严星宇/视频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