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名晓庄学子燃动“苏超”决赛

紫金山新闻
2025-11-04 10:45
+关注

11月1日,“苏超”决赛现场,南京晓庄学院620名学子以两场精心编排、气势恢宏的团体表演,为这场足球盛宴注入了无限的青春活力。他们通过赛前秀啦啦操和中场绣球草,累计20多分钟的精彩演出,赢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比赛开始前,由201名学生带来的花球啦啦操率先点燃了现场气氛。表演不仅包含了节奏明快、动感十足的舞蹈动作,更融入了高难度的托举技巧,展现了学子们出色的身体素质和训练成果。随着队形变幻,队员们手中的花球最终精准地拼写出“JSCL”字样(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英文缩写),这一创意之举将现场氛围推向首个高潮。

中场时分,419名学子手持橙色静音球,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球操表演。庞大的阵容、整齐划一的动作与不断流动变化的队形,在绿茵场上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静音球的橙色浪潮与赛场绿草交相辉映,呈现出力与美、动与静的结合,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了体育与艺术融合的独特魅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两场总共20多分钟的精彩演出,背后是620名学子夜以继日、持续一周多的高强度训练与磨合。从基础动作到高难度托举,从个人姿态到整体队形,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的锤炼,只为在决赛之夜实现最完美的“绽放”。

“当我们在场上拼出‘JSCL’并听到观众惊呼的那一刻,所有的汗水都值得了。”来自晓庄体育学院的张云杰激动地表示,“这一周多,我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也深刻体会到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的力量。”

来自商学院的魏欣怡,正是中场秀球操的一员。她激动地分享道:“踏上苏超决赛的赛场,手中的彩球随节奏跃动,心中满是热血与荣光。”她坦言,成功的背后是艰苦的付出,当音乐响起,她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我们用整齐的动作点燃氛围,用饱满的热情呼应赛场呐喊,这场表演不仅是球操的展示,更是青春与团结的礼赞。”

“作为苏超中场秀的一员,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活动,我感到无比自豪。”新闻传播学院 邹丛依依描述了她的感受,“当震耳欲聋的助威声浪与我们的鼓点共振,训练时所有疲惫瞬间化为乌有。”

据晓庄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组织学生参与“苏超”此类大型体育赛事的表演与志愿服务,是学校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构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这类高水平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锤炼意志品质、提升综合素养,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追求从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舞台。

此次成功亮相,不仅展现了南京晓庄学院学子昂扬向上的青春风采,更是一次将高校育人工作与地方文化体育事业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书写了校地合作共育人才的崭新篇章。

通讯员 孙兴盛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姜静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