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江苏南京:别开“声”面,街区客似云来

紫金山新闻
2025-10-06 18:05
+关注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南京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以“音乐+街巷”为媒,在城墙根下、古树旁、广场中设置流动舞台,让游客在漫步中与艺术邂逅。通过“文化+商业”双向赋能,激活老城街巷新场景,碰撞潮流新玩法,催生消费新动能。

音乐漫游,激活街巷新场景

10月3日晚,南京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的新民坊东,一棵葱郁的绿树下灯光朦胧,来自杭州的游客陈可怡一家正漫步青石板路,忽然被一阵轻快的音乐吸引,循声望去,开心麻花商户前的空地上,歌手们浅唱民谣,观众围成半圆,有人跟着节奏轻轻跺脚,孩子趴在父亲肩头睁大了眼睛。“本来只是夜游老门东,没想到偶遇了‘彩蛋’!”陈可怡笑着掏出手机录像,“在六百年老街巷陌中听现场音乐,这种感觉又浪漫又特别。”

两天后的10月5日,类似场景在边营12号再度上演。暮色四合中,歌手立于巷口,歌声如流水般漫过马头墙与雕花窗。上海游客潘露驻足良久:“走在巷子里突然听到熟悉的旋律,一转身就看到演出,像穿越到了文艺电影里。”

这两场不期而遇的演出,正是门东街区“秋日音乐会”的缩影。金秋时节,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打破传统音乐会的边界,将演出融入街角巷尾。据活动策划负责人介绍,假期期间,秋日音乐会特别设计了“街区漫游式”演出,乐手们分散在城墙下、大树旁、广场中等不同点位,依据区域特色定制歌单:城墙根侧重演绎经典老歌,营造厚重感;市集附近则以轻快流行乐烘托热闹氛围。

市集烟火,碰撞潮流新玩法

与音乐会同步亮相的“秋日风味市集”,则让艺术体验延伸至味蕾。市集汇聚了门东本土品牌、科巷菜场的金牌卤味、能仁里的卤菜,以及小厨娘、好记等连锁餐饮的预包装熟食。

非遗传习馆的门前,游客左手捧着热乎乎的蜜汁藕,右手拎着真空包装的盐水鸭,耳畔萦绕着乐队的即兴演奏。

“我们想让音乐成为游览的引导者。”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游客循着吉他声穿梭于街巷,自然会探索到街区隐藏的风景。来自扬州的大学生王玥萌举着文创雪糕在巷口听完一首又一首曲目:“跟着音乐走完了整个街区,发现了以前没注意过的砖雕门楼,还在拐角茶摊买了杯雨花茶。”

“音乐是催化剂。”街区工作人员指着排队最长的老字号摊位介绍,“很多人本来只是路过,听到喜欢的歌就停下脚步,顺带买份小吃边听边吃。”

63岁的南京市民李英莲专程坐地铁来采购:“买了四盒卤菜送亲戚,在音乐里边逛边买,比超市有意思多了!”

软性融合,催生消费新动能

音乐与市集的软性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消费引力”。数据显示,假期前三天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累计接待游客达33.3万人次,其中10月3日单日客流达13万人次。客流结构呈现“本地市民返乡游+外地游客打卡游”双轮驱动特征,年轻客群占比提升至65%以上。

依托“秋日消费卡”等促销工具,街区三天整体营业额实现超1000万元,其中零售业态凭借IP优势与场景优化保持增长;鸡鸣汤包、绿柳居等老字号日均销售额较平日实现了翻倍增长,南京大牌档、狮王府、郭家大院等正餐品牌晚间翻台率达200%。

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用音乐串联空间体验,用市集承接消费需求,既保留了历史街区的文化质感,又创造了年轻化的社交场景,这种‘轻运营’模式可持续性强,未来将在门东继续探索落地。”

通讯员 郁培媛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田诗雨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