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南京中医药大学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该校校长程海波以“争做时代配伍者,传承创新济世方”为题寄语2025级新生,希望他们学习中医方剂“君臣佐使”的智慧,争做时代配伍者,传承创新济世方,将个人发展融入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以下为讲话原文: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热烈欢迎一校三区3451名本科生、2718名研究生、98名留学生加入南京中医药大学这个温暖、奋进的大家庭。鲲鹏振翼,激荡岐黄之志,沧溟推波,正是扬帆之时,很欣慰你们选择中医药事业,更高兴你们选择南中医启梦新程。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怀揣梦想的新同学们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福!向多年来悉心培育你们成长的家长和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踏入的这方热土,是一所赓续红色基因、传承民族精神的大学。南中医爱国济世的精神火种,早在民族危难、国家存亡之际,便已由抗战英雄、建校先贤吕炳奎先生点燃。全面抗战爆发之际,吕炳奎毅然“弃医从戎”,组织抗日游击队,为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中医司令”。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医发展遭遇低谷,高等教育近乎空白,吕炳奎临危受命、回归杏林,筹建全国第一所中医学校,也就是南中医的前身——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为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奠基开路。从武装抗争到国医振兴,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南中医人的赤诚报国之心。
你们走进的这所学府,是一所教研实力雄厚、办学经验丰富的大学。学校为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输送了第一批师资、编撰了第一套教材、制订了第一版教学大纲,诞生了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走出了7位院士、14位国医大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5万名优秀人才,为中医教育从传统师承模式向现代院校教育模式转型做出开创性贡献,被誉为“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201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我校澳大利亚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称赞学校“教研实力雄厚,办学经验丰富”。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现有8个ESI全球前1%学科,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五。学校进入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百强;2025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500强、国内高校100强,位居全国中医药大学首位。如今,这所底蕴深厚、勇于探索、矢志创新的学府,正阔步迈向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一流中医药大学之路,相信南中医有了你们的加入,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将更加彰显特色,面向国家战略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产出将实现更大突破,这幅励精图治、波澜壮阔的强校建设画卷,正待我们共同绘就!
今年是学校“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从今天起,你们正式成为薪火相传的新一代南中医人。这不仅是你们人生的崭新起点,更站在了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的历史关键节点,肩负着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文明瑰宝焕发新光彩的时代使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对中医药学的传承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能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发展机遇,谁就把准了时代脉搏。”如何乘时代东风,让千年岐黄之术与数字未来深度融合,如何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如何研发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是需要你们这代人回答的时代命题。
同学们,你们从五湖四海而来,具有各自的气质禀赋:有的如黄芪般沉稳厚重,带着补气固表的正气;有的似黄连般犀利鲜明,藏着清热燥湿的锐气;有的像薄荷般灵动轻盈,透着疏散风热的灵气;有的若阿胶般温润内敛,含着滋阴润燥的和气。各味药材秉性各异但目标一致,中医药人才的成长亦是如此,最终都将凝聚成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磅礴合力。中医讲究“配伍”,注重各味中药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同。希望你们学习中医方剂“君臣佐使”的智慧,争做时代配伍者,传承创新济世方,将个人发展融入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在此,我对大家提三点期望:
首先,你们要立大志、担大任,以报效国家为“君药”。
君药为方中主帅,定纲立向。如同青年大学生自踏入大学校门,就要把立志报效国家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夫西洋科学,不是学术唯一之途径;东方学术,自有其江河不可废之故。”这是学校首任校长承淡安先生在上世纪中医药风雨飘摇的晦暗时刻发出的呐喊,激励着一代代南中医人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抱定振兴国粹国医之志。作为新时代的中医药学子,首先就要树立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砥砺奋进。
其次,你们要勤学之、善思之,以传承创新为“臣药”。
臣药辅助君药,攻坚破局。中医药学博大精深,需要大家沉下心来,刻苦钻研。从以“条条追根,字字落实”的“冷板凳”精神编纂出版《中药大辞典》《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华本草》三部划时代巨著,到如今作为牵头单位成立全国中医药人工智能联盟、建设中医药教育领域垂直大模型、获批省级人工智能学院,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开拓创新,南中医人始终保持着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希望你们能够继承这一传统,既要勤学苦读,又要善于思考,钻进古籍精研经典理论,弄清“理法方药”的古代智慧;走进实验室深耕科学研究,探索古老科学的现代内涵,努力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让中医药在你们手中实现“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最后,你们要树仁德、行仁术,以服务人民为“佐使药”。
佐药调和诸味,使药引经报使,最终都指向治病救人、守护健康,这也是南中医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聚焦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开展临床和机制研究,为我国慢病防治制定“中国方案”彰显南中医担当;我们围绕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过程、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等领域制定国家标准,为推进中药产业富民、服务乡村振兴做出南中医贡献;我们着眼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发展问题,创立全国首个本科层次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发布《老龄发展蓝皮书》,为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南中医智慧。同学们,请牢记,中医药的根,始终扎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希望你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投身社会实践,在服务人民健康的事业中绽放青春光彩。
同学们,今天我用“君臣佐使”寄语大家,其实这正是中医“象思维”的生动体现——万物皆可类比,大道归于一心。此刻的你们,或许体会还不够深刻,但当你们在诊室跟随老师望闻问切,在实验室探索药物机制时,一定会逐步感悟,所谓“君药”的志向、“臣药”的担当、“佐使药”的情怀,最终都要实践“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征程启幕,星河在望。同学们,当前我国正处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也正逢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代。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呼唤创新与突破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时代。你们选择的,是一条与国家战略和人民健康紧密相连的康庄大道,愿你们以今天作为人生的起点,把个人的成长汇入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时代洪流,努力探寻报效家国的“济世良方”,为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在历史的长卷上书写属于你们的靓丽篇章!
祝2025级新生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谢谢大家!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通讯员 程慧娟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