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伟人风采、田间桃林探秘、生态环保调研……近日,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红心映翠野,智绘乡韵长”乡村振兴实践团赴淮安市盱眙县陡山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围绕红色传承、绿色生态、数字赋能三大主线,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智慧。
实践团一行首先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通过观看珍贵史料,深入了解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并在现场重温入党誓词,坚定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念与历史使命感。在新四军后勤基地旧址,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观摩历史文物,聆听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故事,深刻体会到红色资源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也更加明白传承红色基因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
在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淮安(桃)推广示范基地,实践团成员们走进田间地头,体验了黄桃采摘等系列工作,深刻体会农民劳作的辛勤与不易。据当地村民介绍,黄桃套袋技术每个成本约7分钱,有农户单日收入超1300元。这次体验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实践团成员对“产业富民”的理解。
活动期间,实践团队长臧焱培向村民介绍了遥感计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收集村民反馈的技术需求,以及通过调研问卷形式,对当地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行了调研。团队成员们在红色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发展,在田间实践中体察乡土民情,展现了青年服务基层的担当。未来,团队将持续支持乡村振兴,带动更多青年投身乡村建设。
通讯员 冀艳利尹申申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