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咖啡师走进写字楼,秦淮河畔一排排新潮的遮阳伞,不仅能遮阳避雨,还能点餐、打车、给手机充电……在场景驱动下,南京正在成为技术创新的“试验场”和产业升级的“加速器”。
为统筹挖掘全市场景资源,以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落地验证和迭代升级,去年6月,南京建立“一处室一中心一公司”场景创新工作机制,南京市场景公司应运而生。一年来,以场景为“桥梁”,公司通过各类场景策划和服务,让一处处应用场景落地开花,变为城市亮丽的风景。

新场景点状开花,科技新潮范儿刷新城市景观
微信扫码点单一杯冰咖啡,“机器人咖啡师”取杯子、倒冰块、装咖啡,一气呵成,仅两分钟,一杯现磨的冰咖啡已到客户手中。若没时间下楼,客户还可远程点单,机器人送咖啡上门。这是目前在河西金鱼嘴基金大厦B2栋、B3栋落地的“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消费新场景。
“自从来了‘机器人咖啡师’,大楼顿时有了科技范儿。”在大厦上班的赵小姐点了一杯冰美式,“只需6元,首杯还半价,大热天,不用跑腿就能喝到现磨的咖啡,太方便了,而且性价比超高。”

这样的全新场景,在南京正以点状分布、遍地开花。夫子庙秦淮河畔,与桨声灯影同时相伴秦淮河的,多了一排科技感十足的太阳能科技伞。与传统户外遮阳伞不同,这款伞采用绿色、节约的柔性光伏发电,不仅能遮阳避雨,还能夜间照明、手机充电,通过智能交互触摸屏点餐、打车样样精通,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停歇、打卡拍照。

看得见的应用场景成为南京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看不见的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应用场景也在蓄势待发。眼下,经南京市场景公司策划,南京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与南京水务集团、江北公用集团三方拟合作成立公司,将对市政基础设施的二次泵房、自来水厂、污水厂等进行智能化升级,为城市“血脉”注入科技动能。

多项全国首创加持,“找得到资源”还要“用得起场景”
点状开花的应用场景正在引发“蝴蝶效应”。
“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消费新场景在建邺高新区首期投入6台试点,好评如潮,计划今年三季度新增投放40台,同步实施6000台产线扩产计划;太阳能科技伞在夫子庙试水,深受市民游客追捧,今年计划在南京各大景区、商圈、社区等区域布设约3000把……

“我们的目标是将应用场景从点状示范走向规模应用,从项目牵引实现产业拉动。”南京市场景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南京市场景公司已累计发布应用场景超1500个,促进开放合作需求超2000个,配合攻坚办梳理形成场景机会及能力“两张清单”超300项,服务各类企业超500家,自主策划打造标杆应用场景57个……

除了马不停蹄地为新技术新产品精准匹配新场景,南京市场景公司还联合多部门推出多个全国首创,拿出“真金白银”来助力,让企业在南京不仅能“找得到资源”,还要“用得起场景”。
去年12月,联合中信银行南京分行在全国首创推出场景创新融资服务产品——“场景贷”。很快,全国首笔“场景贷”专项贷款落地,江苏华飞宇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获得500万元专项贷款支持。截至目前,“场景贷”已发放8笔,共计3.19亿元。
今年1月,联合南京市创投集团发起设立南京场景创新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是全国首只重点支持场景创新发展的专项产业直投基金,也是南京“4+N”产业基金集群中首批落地基金,首期到位2亿元。很快,首个投资项目花落深耕工业巡检场景的机器人新锐企业——南京北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来,每一个基金投资企业都将成为南京市场景公司的“生态合伙人”,在攻坚重点产业上协同发力、共同助力。
今年2月,与南京阿里中心联合打造全国首个场景创新生态平台——“场景磁场”,用更优的空间,孵化和服务未来的“明星企业”。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越来越多的外地企业关注南京,循着“场景机遇”而来。据统计,今年以来,南京市场景公司落地首批10个场景赋能招商项目,带动产业投资总规模超30亿元。

从“找场景”到“创场景”,成为城市跃迁的内在引擎
一年时间,从13天筹备、13人搭建起来的新公司,从成立之初“无确定领域、无自有载体、无标准模式”起步,南京市场景公司以白纸做画,让一朵朵场景之花在“纸”间绽放。未来的蓝图愈渐明晰,目标也进一步明确——建设全国一流的场景创新与产业服务城市级主平台,打造新城市、新科技、新产业、新生活高度协同发展的“全域场景创新之城”。

起步落子,节奏持续加快。眼下,按照全市场景服务“一张网”建设思路打造的“南京场景服务平台”即将上线,将为用户提供场景征集发布、数据分析、推介宣传等一站式服务。该平台也将通过体系化打造,成为赋能城市场景创新的“智慧大脑”。
未来的答案,正在奋力书写。

在江苏敏捷创新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张晓东看来,南京市场景公司“以场景促协同”,初步搭建起覆盖政府、国资和企业多方的联动机制。整合政府侧重点需求、联动国资平台促进开放应用场域、为重点企业提供定制化场景方案,不仅打通了场景从提需求到促落地的路径,也提升了南京在资源整合、引导投资、服务创新方面的整体效率,强化了南京场景建设在全省范围内的示范引领作用。
张晓东同时提出,场景不仅是技术落地的舞台,更是产业生长的土壤。他建议,未来应从“围绕产业找场景”向“基于趋势引场景”“以思创业导场景”升级转变,推动场景由应用场景向创造性场景转化。以战略思维引导场景设计,从根本上驱动城市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让场景真正成为城市跃迁的内在引擎。
让场景之花,开得愈发绚烂多姿。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琳
通讯员 蔡晓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