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第10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嘉年华”系列活动在将军路和天目湖两校区火热开展,此次活动由南航校团委和航天学院共同主办,旨在引领广大南航青年传承“红色基因”,放飞“蓝色梦想”,成长为肩负使命的航天栋梁,为航天强国事业注入青春动能。
据悉,南航人在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中承担了几乎国内所有的航空航天重要型号的预研、技术攻关、试验研究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展区中的科技展品均由南航师生自主研制,特别是模拟火星车和桌面卫星,尽显南航青年创新才能。
活动现场,同学们化身科普讲师、飞行员、航天工程师,讲述航天知识、模拟飞行操控,在虚拟世界演绎飞天传奇。还可以观赏FPV穿越机划破长空、解码通信奥秘、与天文协会、凌云无人机社团等多个社团一起探秘星河浪漫。
在火星探测区,南航本科生团队自主研发制作的三款模拟火星车很是吸引眼球,它们被称为火星“机器人家族”,现场模拟火星表面场景,上面有斜坡,有洼地。轮足式探测机器人在遇到陡坡时,自动切换成"爬行模式",每个轮子都能独立伸缩调节,最高能跨越50厘米高的障碍,就算在松软的沙地上也能稳稳前进。基建机器人适合抓取、搬运材料,它的机械臂拥有7个关节,可以像人类的手臂一样灵活旋转,能在极端环境下完成多种高难度任务。智能探测机器人,搭载了两台激光雷达进行地形探测,它们三个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主要应用于外星探测。
“航天嘉年华是我校为了迎接中国航天日,每年都会举办的活动,特别是今年正值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我们整合校内外资源,设置了集科普、体验、展示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的多元化活动,希望铸牢南航青年航天报国、航天强国梦想,引导南航青年结合自身专业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建设。”南航校团委副书记张瀚文告诉记者。
“每年航天嘉年华我都会到现场,在活动中我增长了很多以往空缺的航天知识,也触碰到了许多航天科技,我能不断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航天的独特魅力,这让我对所学的专业更加充满了热爱与信心,我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所学运用于祖国伟大的航天事业中,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航天学院本科生张旭说道。
通讯员韩悦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