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临床治愈,是指经过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停止治疗后仍保持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伴或不伴有乙肝表面抗体出现)、HBV DNA检测不到、肝功能指标正常的状态。我国乙肝人群庞大,乙肝临床治愈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肝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受到乙肝人群的欢迎。
然而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一些患者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小波折”,如身体不适、指标波动,甚至心理上的负担,让部分患者打起了退堂鼓。那么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小波折”呢?这些“波折”会影响治疗情况吗?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肝病二科常家宝主任来解答。
常主任介绍,乙肝抗病毒治疗就像一场“长途航行”,不良反应是沿途的风浪。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的监测、合理的管理和医患间的密切配合,患者完全可以成为治疗过程中的“掌舵者”。

常见的不良反应具体有以下几种:
1.神经-精神问题
干扰素治疗可能一些患者感觉“心情低落”,甚至出现抑郁或焦虑。
2.血液指标异常
治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但这些浮动是治疗中的正常现象,医生会根据患者定期复查的结果,作治疗方案调整。
3.甲状腺功能异常
干扰素治疗容易触发甲状腺功能的波动,也就是我们说的甲亢和甲减。这种情况下,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包括T3、T4、TSH等指标,尽早发现问题。
4.ALT(谷丙转氨酶)升高
ALT(谷丙转氨酶)是肝功能的一个关键指标。治疗中ALT突然升高,可能是“清除病毒”的结果,也可能是药物反应:如果ALT升高不超过正常值的5倍且HBV DNA在下降,继续观察即可。若ALT升高超过10倍,应停药并检查是否有其他并发症。
5.消化系统问题
恶心、呕吐、腹泻等是一些患者的“老熟人”。这类反应一般较轻,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或用药缓解。
如何从容应对不良反应,常主任介绍,
1.“看数据”:治疗中的监测是关键
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血常规、肝功能、HBV DNA和甲状腺功能是防范不良反应的“早期预警系统”。这些数据像航行中的“罗盘”,帮助患者和医生调整方向。
2.“放轻松”: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此外,心理健康同样重要,抑郁和焦虑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间接降低治疗依从性。及时与医生或病友交流,寻找心理支持。
3.个体化治疗:治疗方案独一无二
常主任介绍到,每一位乙肝患者的年龄、病史、免疫状态以及生活习惯等都影响着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在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之间选择最适合的药物,根据检测结果动态调整方案。患者需要积极配合,确保治疗目标的达成。
通讯员 朱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