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空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在明故宫校区召开,参会的专家学者纷纷为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低空经济是传统通航提质升级与新兴业态创新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需以安全为生命线构建审慎包容的治理体系。” 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董志毅说,要坚持安全底线与创新包容并重,不断优化空域分类管理规则,建立智能网联安全技术体系,分层分类强化制造端、运行端监管,促进形成“政产学研用”协同的长期发展理念,推动低空经济在央地协同、军民联动中行稳致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筑牢安全基石。
当前,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基础逐步夯实。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无人机制造企业共800家,无人机运营企业共2.4万架,较2024年增长20%;无人机一季度累计飞行437.8万小时,增长了16.41%。
董志毅认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需要企业专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和场景拓展,让低空消费更快普及,也需要政府科学合理规划、遵循市场规律,让行业在安全、有序中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高校,南航针对空域安全、频谱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问题,研发了国内首创的低空安全管控平台,实现了低空频谱资源有效管理、监管和保障。
南航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启晖说,发展低空经济是南航服务国家战略、强化“三航”特色的重要抓手。学校将持续推动学科建设与低空科技双向赋能,勇闯低空科技“无人区”,为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贡献南航智慧,打造南航品牌,发挥南航力量。
通讯员 王伟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