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现在学的专业,我该怎么办?”“我应该考研还是就业?”在大学校园,这些生涯问题普遍困扰着涉世未深的同学们。为了让生涯教育覆盖到更多大学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于2022年9月成立“仁人·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面向本硕博各层次学生,工作室现已开展常态化咨询累计2000余人次,致力于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形成清晰理性的就业观。

作为工作室主持人,张艳梅每个月定期接受学生咨询。小宋是中西医临床医学长学制专业的学生,入学之后,她很快对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但不知道未来可发展的方向有哪些,于是预约了生涯咨询。通过面对面咨询,咨询师了解到小宋性格外向,对传媒和跨文化传播感兴趣,英语基础好。针对小宋的性格特点、兴趣类型以及个人特长,咨询师引导她制定目标、进行职业探索。几次咨询后,小宋将职业目标聚焦在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方面,并且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在专业知识的积累之外,小宋还积极探索开设自媒体账号宣传中医文化,申请境外交流项目,参与相关科创项目的研究,一步步将助力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从理想变成现实。

工作室扣准“两脉”——中医药特色生涯教育与精准化就业育人,探索出“望闻问切”生涯咨询四诊法。“望”是关注,关注学生对社会需求的能力适应,观察新时代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关注社会行业动态变化。“闻”是倾听,倾听学生的目标职业、岗位,择业就业困惑和诉求。“问”是询问,询问学生针对目标职业、目标岗位在通用素质、岗位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取得哪些行动成果,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切”是引导,引导学生科学分析个人现实情况与目标要求的差距,把社会需求作为职涯导向,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

除了咨询,工作室结合中医药院校学情特色,首创木火土金水“五行”就业服务矩阵,丰富生涯教育形式。在筹备江苏省职业规划大赛期间,工作室的老师们全程为参赛选手提供一对一备赛辅导。“你是男生,未来可以充分发挥男护在临床中的优势,是不是可以把职业目标精确到ICU护士”“针对目标岗位,系统梳理你做了哪些能力准备和积累”“如何展现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老师们将“教练技术”融入大赛指导,工作室成员之间一次次交流、研讨,有效促进了辅导员队伍生涯指导能力的提升。
据悉,工作室现有成员16人。其中入选教育部首批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特聘专家、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1人,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专家3人,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指导专家1人,GCDF全球生涯规划师资格6人。自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开赛以来,已培养9位获奖选手,荣获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1项,省级金奖3项、银奖5项、铜奖1项,国赛优秀指导老师5人、省赛优秀指导老师3人。
通讯员 张艳梅 刘云龙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