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公示,南京两名先进典型榜上有名;
12月4日,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结果公示,南京原创古典舞《思乡切·女史箴图》入选;
……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文明如潮,弦歌浩荡。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如今,“身边好人”层出不穷,道德的力量正源源不断滋养出文明的底蕴;一部又一部高质量文艺作品和文化服务项目接连推出,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新需求;蓬勃发展的志愿服务展现出博爱之都的大爱情怀和文化素养,“社会文明程度高”已成为南京城的一张新名片。
滚滚长江奔流不息,繁盛出金陵的千年文明,惊涛拍岸间,激荡出蓬勃昂扬的文化自信,一幅壮丽美好的新时代“文明胜景图”正徐徐展开。
让道德引领文明,用榜样彰显力量
“这就是盖院士,眼中有高峰,凡事敢为先”
“ 这就是盖老师,俯首甘为梯,托举后来人”
……
近日,一部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为主人公的话剧《爷爷的“爱豆”》在南京农业大学上演。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六十余载,盖钧镒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小小的大豆,只为让中国人离大豆自产自足越来越近,他也因此成为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演出结束后,台下掌声如雷,“盖教授的事迹让人感动,更催人奋进。”一名观演的大四学生感慨道。
《爷爷的‘爱豆’》演出现场以话剧展示先进典型风采,是南京让典型事迹走进群众心中的有力尝试。近年来,南京广泛开展“文明种子孵化行动”,综合运用故事汇巡演、公益广告、专题展览、文艺作品演出等方式,发挥先进模范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
厚植美德沃土,激活向善“道德基因”,才能迸发出强大力量。在江宁区,“中国好人”李先南36年如一日照顾牺牲战友双亲的感人事迹被改编成音诗画《诺言在肩》,百家湖1912“宁电爱立方”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还同步建设李先南“中国好人工作室”,构建“工作室+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广泛招募社会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关爱退伍军人、爱心助老、扶残助幼等服务。此外,还有以“中国好人”陈燕为主的故事讲述《给你听不见的爱》和手语诵诗《沁园春·长沙》、以“中国好人”沈桂华为原型的曲艺讲述《你是我的眼》等文艺作品在社会广泛巡演;成立“文明种子宣讲团”,邀请先进模范赴大中小学、基层社区、行业单位,机关单位,开展道德楷模公开课,开展事迹巡讲……
榜样是时代的最美使者,是社会的精神坐标。在“好人”与百姓的互动中,公民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碰撞出敬业奉献的气质、舍己救人的精神、助人为乐的情怀、孝老爱亲的氛围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座城。“榜样力量”正络绎不绝转变为自身实践,“好人群像”源源不断点亮城市文明“道德星空”,“好人精神”逐渐融入城市发展肌理,形成特有的文明新风尚。
初冬时节,“雷锋主题”公园内层林尽染,高大繁茂的树木下,雷锋雕像景观小品、“好人故事”宣传栏,成了这座公园的特殊风景线。为残疾人志愿服务20余年的志愿者江永新,如约把中得500万元大奖的彩票还给买主的戴玉银……一个接一个的凡人善举故事,吸引着一位又一位过路者驻足细读。
创建“雷锋主题”公园是南京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又一项创新举措。近年来,南京积极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公民在情境中感悟认知、在参与中体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道德风尚高地建设迈上新台阶。
这些年,南京深入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模范典型层出不穷。截至目前,南京共有3人当选全国道德榜样、7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6人当选江苏省道德榜样、16人获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175人当选“中国好人”。明德守礼的浓厚氛围为南京社会文明增添一抹亮丽底色,崇文重德的文化基因已深深地流淌在南京人民的血液里。
德法并举,相得益彰。除了榜样引领,南京公民道德建设还不断融入社会治理,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20年,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史上首部地方性法规《南京市文明行为条例》正式施行,通过规范引领,有效推动市民文明习惯养成。《条例》结合实际,从健康卫生、公共秩序、环境卫生、社区文明等方面进行规范约束,重点治理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突出的不文明行为;以立法形式鼓励公民参与见义勇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文明之花处处开,擦亮“志愿之城”名片
12月12日,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初见书房,一群身穿蓝色队服的志愿者拿着手电筒,穿梭于楼栋之间,进行细致入微的夜间巡查……这是新成立的永盛社区应急救援志愿队带来的情景剧《守护之光》,志愿者们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融入剧中,以新颖的方式让救援方法离居民“更近”。
作为南京首支社区级应急救援队,首批30名队员均为辖区业主。成立以来,大家不仅进小区开展实操教学活动,还定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有效降低了社区安全风险系数。
永盛社区应急救援志愿队是南京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一个生动场景。近年来,“志愿服务”四个字日益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南京共有注册志愿者334.5万人,注册志愿服务队伍约1.2万支,注册项目约24万个,累计活动时长达1.8亿小时,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31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南京的志愿者一直用实际行动生动描绘文明南京、志愿之城的精神底色。
越来越多具有南京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正成为博爱南京的“招牌”。“梅园家庭病床”志愿服务项目始于1982年,是东部战区总医院在社区开办的全国第一批“家庭病床”,40多年来,一代代新人接过接力棒,累计为居民义诊11万人次、咨询20多万人次、讲授健康知识380多场;红山森林动物园不仅是动物园界的“网红”,其“快乐猩球”文明实践志愿者还在生物多样性调查、野生动物收容救助、科普讲解等方面发挥作用;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天宫云”志愿者团队通过举办活动,让群众触摸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历史;秦淮区双塘街道“弟子规”学堂青少年教育文明实践项目则注重挖掘本土资源,将秦淮花灯、剪纸、白局等非遗项目引入课堂,开展特色主题活动。
南京的志愿服务还越来越有“国际范儿”。土耳其地震,南京多家社会组织第一时间奔赴震区,开展人道主义救援;60多年来,南京医生远赴非洲,进行医疗援助;柬埔寨学校里,来自南京的志愿者义务教授当地孩子汉语;在非洲马拉维,中国志愿者帮忙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
12月5日,长江生态公益保护国际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在南京举行。今年12月5日是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长江生态公益保护国际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在南京举行。当天,由中国、葡萄牙、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志愿组织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生态保护(南京)公益联合体”,将以南京市为起点,推动城市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文艺赋能城市, 筑牢“文明之根”
12月20日,市民范巍走进星空剧场·宁剧场,来到“好时光大酒店”,海岛、椰树、沙滩、飞机……南京首部沉浸式环境互动剧《好时光大酒店》正在上演。该剧以大胆创新的互动体验,打破传统观演界限,让人仿佛置身度假胜地。“完全颠覆观剧体验,小剧场太好玩了!”范巍兴奋地说。
沉浸式环境互动剧《好时光大酒店》截至今年7月,南京小剧场已达111个。它们像一颗颗珍珠在景区、街巷、高校和社区等不同场景熠熠生辉,融合“烟火气”、彰显“文艺范”,催生出一批面向普通大众的个性化、复合型、体验型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项目,串联起城市文化的起承转合,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诠释着文艺精品、共创空间的勃勃生机,成为南京别具特色的文化标识。《小剧场大舞台 塑造城市文化品格——南京市以公益性小剧场赋能城市建设》成功入选由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秘书处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
在南京,丰硕的文化成果,正成为百姓美好生活的精神滋养。话剧《雨花台》、诗韵越剧《乌衣巷》《凤凰台》《织造府》、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民乐《解放·1949》、话剧《南京有个小西湖》、京剧《梅园往事》、广播剧《寻找保尔》等一批优秀作品涌现。原创古典舞《思乡切·女史箴图》,实现南京在“荷花奖”评选中的历史性突破,此外还有“五个一工程”奖、“梅花奖”“白玉兰奖”“金菊奖”“飞天奖”……南京文艺创作活力迸发、精品佳作竞相涌现。
2019年10月31日,南京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世界“文学之都”。从“天下文枢”到世界“文学之都”,一古一今两张文化名片的迭代,既开启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南京新篇章,也给城市的未来发展描绘了新前景。除了各种小剧场和大剧院,更以古典园林、美术馆、博物馆等为文艺传播场所,将文艺气质浸润到繁华商圈、时尚广场和街头巷尾,点亮市民日常生活,让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时代风采,彰显美丽古都的独特魅力。
昂首奋进,守正创新。近年来,南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文化惠民理念、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市、区、街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全覆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书香南京”建设持续推进,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全市居民综合阅读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各种便捷设施和阅读服务更是让市民可以随时随地“转角遇见书香”。
如今,南京正在“强富美高”新南京的壮美画卷上,奋力书写明德崇善、文化繁荣新篇章,让文明潮歌澎湃奏响,激荡人心。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茸 邢虹 马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