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终于!以后再也不用7号线转1号线再换2号线了!”12月28日下午,7号线全线开通首日,家住幕府山附近在奥体上班的王叶特意前来乘坐,并激动地说:“坐等周一上班!”
当天下午1点30分,记者来到清凉山站,很多乘客都在热烈地讨论全线开通的7号线,还有不少乘客拿出手机在站厅层拍照打卡,“清凉山站被称作中段线路最具特色的站点,弧形的站顶在灯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78岁的刘卫东掏出手机让记者帮他在此合影留念,“南段、北段开通时我都来打卡过第一班车,今天也是现场见证,感到很荣幸!”
7号线全线开通运营,南京地铁13条已开通线路的运营里程将由近473公里增加至近484公里,车站总数由226座增加至234座。
驾驶舱内感受“开地铁”, 乘车体验“丝滑”
扫码穿过闸机,随着清新的小草绿7号线列车缓缓进站,车铃响起,地铁门上方显示着列车各站点。和已经运行的其他线路不同,7号线最大的“看点”——全自动驾驶。
为了能够“零距离”感受开地铁,记者打算随机乘坐一辆列车。走进车厢一端时,记者看到,开通首日,驾驶室几乎都是“满员”状态,还有很多家长趁着周末专门带孩子来乘坐,就是为了直奔“驾驶室”感受一番。
凑近一看,除了宽大的玻璃,驾驶室内并没有外露的仪表和按钮,一早专门从扬州赶来的刘先生专门用手机记录下驾驶室视角,打算回去用作视频创作素材,“深邃的地铁隧道搭配上灯光,恍如影视作品中穿越时空的通道。”他说。
“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列车不需要司机操控,从自动唤醒、自检、出库到区间运行、停站、折返,最后再回库、休眠,各项任务均可自行完成。列车在实现无人驾驶的同时,又能保障运行安全,提升乘客出行体验。”南京地铁工作人员介绍,地铁7号线配备的全自动运行系统可以对列车和运行线路进行高可靠感知,时刻获得列车运行的速度、位置、设备运行状态、前方区间状态等信息,实时检测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安全状态。虽然是“全自动驾驶”,列车同时配置了安全员值守,随车保障。
暗含高科技、带来高效率的全自动驾驶车辆又能给乘客提供怎样的乘车体验呢?经常乘坐地铁1号线出行的江宁大学生小吴笑称,晚高峰乘坐地铁时有时候会出现,列车到站时车门和站台门对不齐的情况,有时坐在车上甚至还能感受到急刹,“乘坐无人驾驶的7号线就没有这种感觉,全程体验都很丝滑。”
除了自动驾驶,7号线还暗藏了很多“新科技”。和其他线路不同的是,7号线配备LCD动态电子地图,位于每节车厢车门上方,不仅能够动态显示线路站点、运行方向、当前站、下一站、换乘站等信息,还会显示车厢拥挤程度、车站出入口信息等,让乘客在车上就能提前判断路径。
艺术氛围车站亮相,吸引乘客慕名打卡
除了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出行选择,7号线在“外表”上也是不拘一格,设计单位别出心裁地将莫愁湖站、草场门站、清凉山站等打造成特色站点,并结合周边环境,通过装饰打造各站点独有的风采。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乘客是特地转地铁来体验全线开通的7号线。从中段开通的任一站点进入,拍照留念的市民随时可见。“之前在网上看到媒体报道的7号线的几个车站的设计都颇具特色,今天在现场看到果然是不一般。”市民朱先生从莫愁湖进站,随即被头顶的缤纷色彩吸引。站厅层上方,一块块镜面铝板高低错落,拼成一条河流的形状,向前方延伸而去。
南京地铁现场负责人介绍,天花板的艺术灵感来源于莫愁湖,天花板采用双曲面铝板、风动片及波纹板组合天花形式,用两侧的线条模拟河岸,打造一种空间纵深感,当风微微吹过时,铝板也跟着微微晃动,有一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美感。
走进站厅左侧,记者还看到一组名为“莫愁湖的前世今生”艺术墙,仿佛在向市民讲述着莫愁湖的“前世今生”。“飞鸟、花卉、亭台、假山,各种中式元素让人有一种欣赏大型水墨画的感觉。”乘客王晓表示,在乘坐地铁的同时,又顺便看了一场画展。
告别莫愁湖站,记者来到深度超过50米的清凉山站,这里地下共7层,是南京最深的地铁站。电梯厅上方的天花板层层叠叠“凹”进去,深度从3.5米至5.5米不等,周边灯光亮起后,宛如一盏大型的荷花灯。走近站厅层,一片片钻石形的古铜色铝板镶嵌满了天花板和两侧的墙壁,形成宛若游龙的巨大拱形,观感十分震撼,“以后这里可以通过电脑编程来变换颜色,在节假日打造各具特色的灯光秀供乘客欣赏。”南京地铁建设公司工程师浦姝介绍,此外,清凉山站点共设置了7部观光电梯,相比普通电梯速度也要更快一些,方便乘客快速换乘。
“换乘王”全线13个换乘站,串联新老城区
7号线中段通车后,全线将成为一条整体运行的线路。全长35.49公里,途经雨花台区、建邺区、鼓楼区和栖霞区,串联起南京的新老城区。
全线27个车站,其中13座换乘站,7号线被称作“换乘王”。其中不乏一些重要的换乘站点,比如在莫愁湖站和2号线换乘,将减少桥北与河西之间上班族的通勤时间;在草场门站与4号线换乘,让鼓楼的居民前往河西,也可直达;在福建路站与地铁5号线北段(在建)换乘,明年5号线全线通车后,两条线路将在此交会……
每一条轨道交通新线的到来,对于市民来说,不仅是出行方式的新选择,更是日常生活的新便利。“开了!开了!我要去南湖逛吃美食!”开通后迫不及待乘坐的陆路激动地说,以后下班跟同事从油坊桥坐地铁到南湖吃小吃!
感到出行更加便利的还有刚刚工作不久的小雅,“家在南艺附近,工作在梦都大街,原来上班路途不远,但却绕了一个大圈。“从4号线草场门站上车后,换乘1号线再转10号线,最后换到7号线抵达工作地点。一不留神可能都会错过换乘下车点了。”7号线全线开通后,小雅可以家门口一站直达公司,通勤时间还减了大半。
记者了解到,自分段开通以来,7号线的客流量就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截至2023年底,北段的日均客流量已经达到5.02万人次。今年4月3日,7号线(南段+北段)更是创下了15.3万人次的单日最高客运量。南京地铁运营公司七号线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毛一轩介绍,中段线路开通后,全线合并运营,预计全线客流将在日均20万至30万人次之间,甚至可能更高。
地铁7号线不仅是一条为沿线居民提供便利的“通勤线”,也是一条串联南京老旧城区的“动脉线”。从线路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全线贯通的7号线并没有走传统意义上的新街口、元通、南京南站等大客流中心站点,而是主要用来连接和服务市中心外围片区之间的跨区客流,相当于次一级的客流走廊。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7号线工程管理处工程师娄寅介绍,7号线承接了铁北地区、南湖地区、五塘广场、古平岗周边等区域的客流量,填补了城市次中心区域的地铁空白区,不仅便利周边居民出行,对于拉动产业经济消费也有很强的积极作用,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吴春霞 曹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