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企助力化肥产业转型升级!让粮食吃“好”吃“绿”,为农业“加餐”“增效”

紫金山新闻
2024-11-09 16:07
+关注

农业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作为粮食的“粮食”,化肥是近现代工业革命影响最大的发明之一,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50%以上。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可以让土地更肥、人们吃得更好。化肥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可以让地球更绿、人们生活更美好。

11月6日—8日,2024中国磷复肥工业展览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一场探讨全国磷复肥行业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市场走势的行业盛会吸引着业内的目光。记者发现,虽然南京非产粮大市,却在化肥产业上下“肥”常功夫,从肥效上让粮食吃“好”,为农业“加餐”。

研发生产端:减“肥”增效,加“绿色餐”

1937年2月5日,中国第一包化肥在南京的永利铔厂(即今“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南化”)诞生,翻开了中国化肥工业史的第一页,奠定了中国化肥发展的基石,也结束了中国因化学工业落后而任由列强宰割的历史。如今,南京企业又冲上了国产化肥转型升级的第一方阵,用科技“武装”农业应用,助力肥料科学施用,大幅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肥料的增产效率,减少肥料的损失,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农业的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在此次展会上,南化旗下的江苏南化永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捧回了由展会主办方颁发的“中国好肥料路演大会推荐产品”的标牌。摘得该项荣誉的红三角牌聚能缓控失肥,是该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合作成果之一。

“我们在化肥内添加一定比例的控失剂后,控失剂中的控失因子遇到土壤中的水后会自行组织成微纳互穿网络,‘网捕’并‘绑’住化肥养分,形成遍布各处的‘养分包’和‘养分库’,不仅减少了营养成分流失,让农作物吃上‘营养套餐’,而且可以随需随取,缺啥补啥不浪费。”公司市场管理部部长张耀说,肥料利用率提高了,后期追肥减少了,一亩地能减少20%的肥料。

减少用肥量,既要“节流”,也要“开源”。

为了能进一步减“肥”,让农业更“绿”,公司还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用“微生物菌剂+有机质+氮磷钾元素”制成复合型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能将‘藏’在土壤中没被利用的磷、钾等营养成分‘挖’出来,转化成新的养分,让酸化、板结的土壤重新焕发活力,以免陷入‘越不长越施肥、越施肥越不长’的怪圈。”张耀说,“这款产品出马,过去地里‘梆梆硬’,现在变得‘软绵绵’。”

销售应用端:按需定采,加“均衡餐”

作为粮食的“粮食”,“吃”得对才能吃得好。如今,在南京,按需定采让乡村农资小店能根据农户种植需求“点菜”,让作物吃上营养丰富的“均衡餐”。

在高淳区周岗镇,老李经营的农资商店“田园农业”多年来一直是镇上近百户农户农资购买的主要渠道,干净宽敞的铺面内,摆放着一袋袋不同颜色包装的化肥。

今年冬储,他并没有备下太多货,为啥?“不为货源发愁,心里踏实了呗。”老李笑笑,惬意地呷了一口茶,缓缓道。他的底气来自南京产业互联网公司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常规的复合肥是“主食”,但只吃“主食”,何来营养均衡?

汇通达采用C2F(消费者对工厂)反向定制和“集采分销”模式,将农户端特定需求集中收集向工厂反采,提高了农资会员店匹配农户需求的能力,今年以来已生产超过50万吨化肥。

不仅肥要好,还得划算。成本太高,效果再好也白搭。一块土地投入多少,农户门儿清。

在供应端,汇通达通过“集采”方式,锁定货源,快速运输至各地农资会员店,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农资产品的降本增效。

“以前我们从别的经销商那里调货,自己议价能力有限,利润会被摊薄不说,还不能保证拿到满意的货,现在除了能拿到红四方、云图、浙农这些传统品牌的农资产品,又有了汇通达农资自营化肥品牌‘汇种沺’的货,能满足种植户不同需求。”老李说。

物流配送端:物畅其流,加“及时餐”

在农业应用方面,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农业应用,在肥料的科学施用方面,智能化大幅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肥料的增产效率,减少肥料的损失,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同时,智能化也为物流配送保驾护航,让粮食能及时“就餐”,不误农时。

一辆辆带有“运满满”字样的货车满载冬储化肥有序抵达管理区,工作人员用叉车将化肥搬运入库……在安徽一家公司的配肥中心,百余吨从南京发货的冬储化肥陆续进场入库,这些化肥将很大程度降低明年春耕的用肥成本。

“化肥冬储,关系来年春耕生产,是农事活动的重要环节,肥料供应是否充足、运输是否及时,既影响农业生产,又关系到种粮农民的‘钱袋子’。”在办公地点位于南京的公路数字货运平台运满满,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近期平台上化肥运输的数据,“我们希望能通过数字货运平台,实现化肥运输降本增效,帮助这批企业把化肥以最短的时间运送到目的地,不给来年春耕拖后腿。”

添加聚谷氨酸能保水保肥,水溶性肥作物吸收更高效,增加微生物菌剂能恢复土壤活力……走在展会间,南京企业展台上各种颜色、形态的化肥吸引着人们一次次驻足。

从长时段看,化肥产业的发展,映射南京以创新求绿色、谋转型的足迹。昔日,永利铔厂见证“基本化工的两翼——酸与碱已经一齐长成,中国化工将展翅翱翔”的时刻,如今,从生产、运输到销售,产业链上处处可见的南京企业又将再一次成为“展翅翱翔”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甜甜

通讯员 博轩 孙玮 郑瑞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