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当家】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形象大使:油迪
【自报家门】我是来自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南化公司)的油迪,我家住在长江边,那是“中国化工摇篮”。不过,你先别着急谈“化”色变,这可是个绿色“摇篮”:头顶蓝天,眼望绿树,一江碧水悠悠然。
提起这个家,我有“话”说。90年前,怀抱实业救国理想的范旭东先生选定南京卸甲甸创办了我家的“1.0版”——永利铔厂,这里生产出中国第一包化肥等,我国民族化工业由此正式起步。
提起这个家,我有“画”说。曾几何时,傅抱石先生的画作《化工城》里,我家上空还能看到有“颜色”的烟和气。而今天,我家成为能够生产6大种类、200多个产品并从事化学工程和科研、设计、制造、施工和安装的大型化工联合企业,勇当“碳”路先锋。在徐惠泉等人笔下的《林泉高致》中,家里变了模样,只剩下水清岸绿,白鹭翩跹。
走,跟我去看看!
【打卡我家】
新工艺:创新,让甲醇生产“近零排放”
【打卡点1】:中国石化南化研究院合成气催化转化重点实验室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同时,因为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的特点,被业内专家称作清洁的“煤”。而目前我国甲醇生产主要依赖煤炭和焦炉气,制造过程中,会有废水、废渣等排放,同时还会消耗水资源。
如何让甲醇变“绿”呢?答案就在我家的合成气催化转化实验室。在这里,你能看到各种银白色的圆柱形罐子林立其间,粗细不一的反应管纵横交错——这是甲醇合成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
就像芯片影响CPU一样,甲醇合成催化剂使用性能的好坏对大型甲醇装置经济运行效益影响显著。催化剂的应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温度,从而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而高性能的催化剂可以提高甲醇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
此前,大型甲醇合成催化剂技术只能依赖进口产品,受制于人。为此,南化公司研究团队在这座实验室内持续技术攻关,在原有催化剂产品基础上研发改进,最终研制出C307-M型甲醇合成催化剂并完成了国内首套连续高效、节能环保的催化剂生产线技术开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反渗透膜“过滤”后,变成新鲜水重新进入生产线循环使用。而被膜“拦截”下来的水,经过多效蒸发工艺,“变身”为可用于玻璃生产的硝酸钠,整个过程实现“近零排放”。
【见证者说】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实验室?
“1997年,我刚到南化公司。公司刚刚定下‘我们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国产大甲醇催化剂’目标。”南化公司化工工艺专家、研究员陈海波感慨,“如今,27年磨一‘剂’,终于研发出还原过程稳定、活性高、消耗还低的产品。”
实验室里日积月累,实验室外点“石”成“绿”。
“住在厂区职工宿舍楼里,每天早上起床,都能听到鸟鸣交错呼应,啾啾啁啁、嘟嘟哒哒……好不热闹。”陈海波说得自豪,“在厂子里走一天,衣服鞋子也都是干干净净的。”
【绿色档案】南化研究院催化研究所班组长李晓敏介绍,通过加强基础研究、中试研究、工程化研究,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的平台建设,南化公司形成国内领先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合成气催化转化重点实验室。
绿色转型的成色怎么样,还得到全球市场闯一闯。
作为实验室成果之一的C307—M型大甲醇催化剂首次实现在国内大甲醇催化剂装置上替代进口催化剂,同时,实现国产甲醇催化剂首次出口,至今出口产品已超千吨。
新技术:“捕碳”,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打卡点2】: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装置
走到二氧化碳充装码头,身旁碧波荡漾,江上百舸千帆。橙色的塔吊、绿色的树丛、银白色的管线、白色的储存罐、灰白色的水鸟,十分出片。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较早前,这些二氧化碳多被当作废气排放掉。而在我家,通过CCUS装置,它会在排放口被捕集,经过处理、加压后变成液态二氧化碳。
你如果走近看,会发现,这些银白色的管线上已经凝结了一层白霜,管子里运输的就是低温液态下的二氧化碳。瞧,运输船已经驶进码头,准备迎接这些二氧化碳“上船”了。
跟着船一路走,就来到了华东油田。在这里,二氧化碳被高压泵送入我们脚下几千米的原油层中,重新“上岗”,以“碳”驱油——加入了二氧化碳的原油会变得蓬松、流动性也更好,便于采集。这种方式可以将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原油“挤”出来,提高至少18%的采收率。
【见证者说】 减少碳排放,厂区也成了鸟儿们的“家”。
因为对环境要求比较严苛,白鹭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环保鸟”。而每年夏末秋初,一群群白鹭都会飞来南化公司“回家看看”。作为企业绿色发展的特殊“见证者”,它们用脚和翅膀“投票”,停在厂区的绿地上、飞在塔罐管线间。
江水滔滔满眼绿,石化城中白鹭飞——一幅现代工业文明与碧水蓝天相映成趣的画卷在南化公司展开。
【绿色档案】“南化公司是我国最早开始研究CCUS技术的单位之一。”南化研究院气体净化研究所研发副主任师黄汉根表示,公司区域内建成的碳捕集装置每年可直接实现碳减排40万吨。
这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按照一棵成年树木一年光合作用吸收18公斤二氧化碳计算,这相当于2222万棵成年树木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他说。
此外,公司还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与天津大学以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上海化工研究院等协同发力探索“如何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烟气和工艺气场景式碳捕集、膜分离法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复合胺二氧化碳捕集……越来越多的“捕碳”技术相继在南化公司落地开花。
新产品:转型,让环保与发展“双向奔赴”
【打卡点3】:电子级硫酸装置
南化公司向“绿”发展,也向“高”攀登。这不,“新成员”电子级硫酸生产装置已经“安了家”。
电子级硫酸,在芯片生产环节必不可少。晶片上附着的油脂、杂质颗粒、有机残留物和碳沉积物等,都要靠它“洗”干净,因此对自身“净”的要求也十分“苛刻”。
这背后,是一个将硫酸纯度从99.9%提升到纯度99.99999999%的“8个9”超纯硫酸的科技攻关故事,是企业向精细化、高端化转型升级的故事。
自建生产线,改造升级设备,创新工艺……大家埋头苦干谋创新、求转型,为了产品的“净”,也为这个家的“进”。
【见证者说】 “进”在何处?
南化公司电子级硫酸装置项目负责人陈斌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如果一吨普通的硫酸卖8000元,升级成电子级硫酸,一吨就能卖到24000元,提高了工业附加值,产业链向高端转型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绿色档案】“近年来,南化推进现有硫酸、硝酸和液氨等传统无机化工产品的提档升级。”南化公司科技发展部相关负责人季峰崎说,芯片制造有数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结束后,在进行下一道工序之前,都会用到大量的电子级硫酸等湿电子化学品。
一滴“酸”点硅成芯背后是一条南化公司转型升级上下求索的路。季峰崎表示,公司已经正式迈入电子化学品产业,除了电子硫酸项目,也在积极布局电子级盐酸、电子级硝酸、电子级氨水等产品。
【记者手记】
今朝只此青绿,明日基业长青
如今,走过90年的南化公司在煤化工、催化剂、精细化工等领域创下多项全国化工之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指出,化学可以称为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构成的变化而发生的质变的科学。而化学背后有哲学。长江边的南化公司变绿的探索,何尝不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今,坚持把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作为最重要发展机遇的南化公司正青春,并向“百年老店”进发。这个青是只此青绿,也必将是基业长青。
“我家住在长江边”,沿江布局的大型央企是南京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经营主体的典型代表,逐“绿”向“新”,南京步履不停、越走越坚定。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甜甜 通讯员 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