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师将迎来高峰,应加强银龄教师资源开发;低出生率将对教师造成冲击,应提早谋划;人工智能将深度融入教师教育全过程……10月16日,由南京晓庄学院牵头研制的《教师教育蓝皮书: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报告(2024)》正式发布。这是该校自2022年发布国内第一本教师教育蓝皮书以来,连续第三年发布该系列报告。
蓝皮书聚焦小学教育领域,整理、归集了全国数十位小学教育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撰写的分析报告,共计15篇。其从中国小学教师教育政策、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等5个方面全面剖析了中国小学教师教育热点、难点以及未来高质量教育变革趋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当前少子化、老龄化、人工智能等群众关切的热门话题,蓝皮书进行深入讨论,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退休高峰将至,应加强银龄教师资源开发
民政部、全国老龄办10月11日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较2013年的14.9%逐年递增。
对此,蓝皮书指出,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将长期面临的重大国情,且教育领域也将会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剧烈冲击,迎来教师的退休高峰。因此,如何加强银龄教师资源开发,充分利用好退休教师的余热,就成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议题。
“建议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各级各类教育领域构建一个完善的工作体系,搭建老有所为平台,以促进银龄教师的参与和服务。如不断完善开放灵活的支教方式,鼓励银龄教师将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继续贡献于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依托受援学校,鼓励退休教师与青年教师和学生广泛深入联动,推动当地教育提升和产业升级等。”蓝皮书编委会主任之一、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张策华说,“我们要积极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银龄教师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模式来。”
2035年将有285.4万名小学教师过剩,提前规划招生规模
人口与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交互关系,人口规模、空间和结构的变化,意味着教育政策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而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新出生人口956万人,2023年902万人,人口负增长形势严峻。
有学者分析指出,若维持2021年班级规模不变,2035年将有285.4万名小学教师过剩;若维持2021年教师数量不变,2035年班级规模将缩小至每班20.6人;我国出生率省际差异明显,如西藏为14.24‰,而黑龙江仅3.34‰,新出生人口分布不均会在多方面制约小学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加大教师资源配置难度。
“应对冲击需提早谋划。”蓝皮书主编、南京晓庄学院特聘教授凌亢表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培养主体在规划招生规模时,应充分考虑上述趋势,适度缩减小学教育相关专业招生计划数。除了从师生比和班级规模等维度讨论教师数量外,还要对标高质量教育体系标准,提高教师质量。从未来趋势看,我国应逐渐提高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学历层次至研究生水平。此外,还需优化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学科专业结构等。
人工智能将融入教师教育全过程,需构建耦合机制
本年度蓝皮书中,专家对人们关心的“人工智能会对传统教育有什么样的冲击?该如何应对?”问题给予了回答,即人工智能在教师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融入教师教育全过程。
蓝皮书副主编之一、南京晓庄学院特聘教授孙友然介绍,人工智能正在通过深度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为教师教育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但目前人工智能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应用仍有多重困难,比如,尽管师范院校开始尝试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但由于缺乏深度耦合,这些技术往往未能与教师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蓝皮书建议要加深认识,不能将人工智能视为对教师功能的挑战,而是从赋能教师教育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其应用场景。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鼓励相关院校开展实践探索。如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心理等基础学科相结合,推动学科间融合与交流;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有效利用,为个性化学习和精准教学提供支持等。“我们需构建一个全新的耦合机制,促进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孙友然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