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拿好通行卡。”“祝您一路平安!”……这可能是大多驾驶员在行经收费站时遇到的场景,工作人员坐在方方正正的收费亭内,每日微笑地服务着过往的车辆。而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是,在亭外还有着一群头顶烈日的外勤人员,他们穿梭在不同的收费道口之间,保障过往车辆安全通行。
虽说已到8月中旬,但末伏时节的南京依旧热度不减。8月15日上午,记者走进南京市交通集团所属大胜关大桥收费站的收费亭内,刚进去的确感到一阵空调的清凉,但随着过往车辆的穿梭,一股热浪透过窗户扑面而来,每一个打开的收费窗口都如同连接外界的“热桥”,将酷热毫无保留地传递进来。
与收费亭内的收费员不同,收费站班长徐寒茏在岗期间则需要长时间待在户外执勤。大胜关大桥收费站作为苏浙皖三省高速公路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日均车流量高达3.5万辆,流量增加的同时外场特情也随之增多。
“班长,发现一辆超限车辆,请速来处理。”“收到!”没有丝毫犹豫,收费班长徐寒茏迅速从收费岗亭动身,一路小跑到车辆引导区。徐寒茏来到货车旁,先是礼貌地打了声招呼,然后迅速绕到驾驶室一侧,透过车窗与司机进行沟通,“我是这里的收费班长,经过称重检测,您的车辆存在超限情况,根据交通运输部相关文件规定,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我们需要引导您驶离高速。”见司机点头表示理解,徐寒茏又转身回到收费岗亭前的指挥地带,挥手示意司机启动车辆,并引导其调头,缓缓驶出收费站。
2011年起,徐寒茏来到大胜关大桥收费站工作,从收费员到收费班长,站在如同“大蒸笼”般的收费大棚下工作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24条车道,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来回穿梭,2万+的步数已成为徐寒茏烈日下工作的“日常”印记。
作为收费班长,徐寒茏不仅要负责班组的统筹工作,还包括“绿通车”查验、出入口ETC及特情车辆的处置、收费员文明服务的巡查以及疏导交通等工作,每天连续8小时,他似乎一刻也停不下来。“仅每天因超限超载劝返处置安全隐患车辆就有200余辆。”徐寒茏说,白班从上午8点到下午3点,流量要更大一些。
话音未落,一辆满载鲜果从安徽运往河北的“绿通”货车缓缓驶入收费站,徐寒茏耐心地引导货车驶入对应车道后,熟练地绕到车后方,放置防护锥桶后进行例行检查。烈日下,徐寒茏打开车厢门,进入车内,等他检查好从车上下来,衣服已经被汗湿,汗水不断地从脸上滑落。“现在‘绿通’车辆也比较多,每班20辆左右,每辆车都要认真检查,工作强度也会加大。”徐寒茏站在亭子外,荧光背心下的衬衫已经被汗透,只能偶尔在收费亭投射下的一小块阴影里站着歇息一会儿,“作为一线服务窗口的交通人,每天要面对来自各地的车辆和司机。虽然很热很辛苦,但也力求将更好的服务带给司机,让来往车辆给南京留下一个更好的印象。”
记者现场看到,为应对持续的高温天气,大胜关大桥收费站采取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措施,如定时轮换当班岗位、配备防暑降温药品等。此外,收费站还积极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效率,确保在炎炎夏日也能为司乘提供高效、便捷、温馨的通行体验。
下午3点,空气中依旧充斥着阵阵热浪,徐寒茏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下一个班组继续为司乘人员提供服务。
通讯员 徐海懿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吴春霞 见习记者 曹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