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与劳动者同行│直面“冰火两重天”,“老兵连”织就地铁光明之网

紫金山新闻
2024-07-31 17:15
+关注

7月31日下午三点,正值八一建军节之际,记者来到南京地铁10号线杨庄地铁站建设工地的深处。与户外酷暑高温截然不同的是,这里的温度骤降十多度,黑暗、阴冷、潮湿,仿佛穿越了“冰火两重天”。中铁十二局南京地铁项目部的一支由退伍老兵组成的“老兵连”,正在这里紧张而有序地开展着地铁电路的铺设工作。

顶着烈日,记者一行人在进入工地前穿戴好安全装备,跟随“老兵连”的脚步,踏入了这个“冰火两重天”的世界——先是下楼梯,然后穿梭过无数设备隔间,再下一段长长的楼梯,拐几个弯......潮湿而阴冷的气息扑面而来,与外界的酷热形成鲜明对比。地下深处,头灯来回闪烁,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机器运转的轰鸣声,水汽凝结在墙面上,顺着管道滴下来。这里没有信号,没有时钟,工作起来根本感受不到昼夜交替。

施工作业点内,施工队提前做好安全预想,都身着工作服与荧光背心,头戴安全帽,手持精密的工具,在狭窄的设备间内穿梭。记者观察到,接触网专业施工队的成员们正站在轨道车的平台上,进行接触网设备的安装。随着“滴——”的一声长鸣,车上的施工队员们立刻停下手中的活计,站稳扶好,轨道车司机刘宝忠缓缓开动车辆,将车上作业的人员安全移动到下一个指定位置。车子停稳后,几位工人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有的爬上高高的支架用电钻钻孔、拧紧螺丝,有的则在地面上传递工具和材料。所有人的动作协调而默契,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抬手都恰到好处。

虽然不用在烈日下暴晒,但潮湿的地底也给施工队员们带来新的挑战。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作业机器运转的噪声特别大,交流起来十分不容易。即便有对讲机帮助,工人们之间的配合依然有困难,有时传递一句信息要靠几人接力喊话。记者还了解到,他们每天往返于阴冷潮湿的地底深处与炎热暴晒的地表,这种急剧的温度变化也一直在考验着老兵们的身体素质。

现场施工负责人韩松是项目上四位退伍老兵之一。他告诉记者,他们负责的是南京地铁10号线二期工程中强电安装工作。“我们现在主要负责设备吊装和设备转运,这些设备大约有7-8吨。要先把它们吊到轨道车上运送,再用‘地牛’移进设备间,最后进行组装。还有一些电缆对接、变压器连接等等工作。”韩松说。

在老兵们精准而熟练的操作下,数千伏特的高压电流经过一系列精密设备的转化,被神奇地降压至直流1500伏特,为地铁系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持。

谈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老兵们一心只想着工作进度的推进,“地铁建设有不同工种交叉作业,部分站点的轨道还没铺设好,轨道车开不进去,我们这部分工作就无法开展。而且有时在已经运行的车站进行既有线施工,比如安德门地铁换乘站,要等晚上11:00地铁停运、车站停电后,我们才能进去把设备放到位,所以很多时候要抢时间。”

中铁十二局南京地铁项目负责人王超对记者说,“我们团队全体成员都在一线全力以赴,紧盯项目目标节点,加速推进南京地铁10号线二期工程,确保它顺利开通。这条线一旦建成,将把南京主城、江北新区、南部新城和麒麟地区紧密连接起来,让出行更便捷。”地下虽无白昼,但老兵们心中有光,“我们也想继续发扬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光荣传统,为南京的交通建设添砖加瓦。”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曹馨月

通讯员 潘林 汪学宇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