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主题、总目标、重大原则和根本保证,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对进一步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凝聚起亿万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
连日来,南京社科界专家学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畅谈心得体会,“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等一系列针对性改革措施,有助于形成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加强重点领域制度政策统筹,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进一步优化新时期产业政策实施方式。”

加强重点领域制度政策统筹,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既是改革开放伟大革命所取得的宝贵经验,也是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民心所向和力量所聚。”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南京市社科院院长曹劲松研究员说,人民至上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人民利益增长,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向前推进的不竭动力。
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的赵宬斐教授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依赖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突破。”他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加强重点领域制度政策统筹,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加快布局颠覆性技术前沿领域,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坚持高水平开放创新,创新新型要素配置方式;完善集体协作攻关机制,构建更具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柳研究员说,传统产业重在构建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先立后破”要求,启动传统产业的焕新工程,着力推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改造升级、更新迭代,焕发新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在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要因地制宜,将更多的治理资源集中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上发力。“未来产业重点建立可持续的投入增长机制。”他说,对于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资金投入,应当主要以支持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开发、打造和开放应用场景等公共性质的领域为主。风险投资是未来产业投入的主要力量,要提高市场化投资未来产业的整体成功率,拓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王树华研究员表示,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树华认为,加强系统集成是实现改革效益最大化的客观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等目标任务,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等一系列针对性改革措施,有助于形成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南京市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致公党南京市委副主委、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黄南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向改革要动力,不断激发内在发展潜能,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塑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再次激发全国上下改革创新的热情,也引发了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新一轮讨论。”她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当前束缚和阻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卡点、堵点,尤其要加大对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研究,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破除阻碍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相关制度设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
在持续抓落实中将改革推向前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进行科学谋划、总体部署。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继续推进改革,既要绘制好蓝图,更要抓好施工落实。”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锁明说,一是在思想上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念,认真思考和把握改革难度,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自觉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二是在行动上要提升业务本领并积极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推动各项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三是在方法论上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的工作方法,也是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论。”他说,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至上回答好人民之问。一方面,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坚持到人民群众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在谋划和实施任何一项重大改革时,都应该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问题。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宋广玉
编辑 朱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