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评论员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把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摆在重要位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些重要论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明了路径。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能推动和引领产业创新,产业创新则能够实现科技创新的价值,二者深度融合、互促共生,对建设和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一方面要在传统产业中应用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另一方面,也要以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突破,创造新兴产业、引领未来产业,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并在南京调研,赋予我们的“四个新”重大任务,作出的“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等重要指示,都指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今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的“4+1”重大任务都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对南京而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都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南京新一轮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空间。面对各地竞相布局、各展所长的竞争态势,我们必须振奋精神、昂扬斗志,以满腔热忱拥抱新域新质,奋力展现南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气象新作为。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先进技术为基础,以绿色低碳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为载体。发展新质生产力,南京要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高效衔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产业发展各环节,塑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要加快建设产业强市,突出强链补链延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用改革激活生产要素,用开放集聚生产要素,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活力;要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立足南京、放眼全局,更好发挥对区域和全省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格局。
发展新质生产力并非朝夕之功,但工作必须只争朝夕。让我们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扎实做好谋势蓄势成势的文章,让新动能加快成长壮大。唯有如此,才能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取得领先地位,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占据发展先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编辑 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