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航运繁忙期,日均过闸船次在150艘至160艘之间,巡视下来一天至少要在室外站五六个小时。”7月31日,记者从市区驱车近100公里来到下坝闸区,刚下车,热浪夹杂着水汽扑面而来。只见闸室内已经有不少船只,船闸运行一线工作人员毛承明正顶着烈日在闸墙边来回巡视,守护闸区的“波澜不惊”。
上午11点钟的太阳很是火辣,记者跟随毛承明巡视了一圈下来,脸已经被晒得通红,汗珠也止不住似的往下流。毛承明告诉记者,在闸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船在闸室,人在室外”。只要船舶停在闸室内,他们就要站在室外进行巡视指引。“闸区前后是封闭的,船舶进来后要先查看它们的运行状态、是否有违规操作,以及在停靠时船员是否穿戴救生衣。”毛承明在烈日下边沿着闸墙向记者介绍,船舶不像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可以控制好相对距离,一旦产生碰撞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产生摩擦。
为了防止船只碰撞闸门或者闸室墙,维护闸室的安全运行,从第一艘船只进闸到最后一艘出闸,毛承明必须要一刻也不能放松地在户外巡查值守。每一次开闸,毛承明衣服背后都会湿一大半。
大约过了四十分钟,闸室内外的水位差已经调好,调度室内的工作人员告诉毛承明闸门即将开启,毛承明便挥起手中的旗子指引船只有序出闸。在下一批船舶进闸之前,毛承明可以回到调度室内短暂的休息一下。此时,记者身上的衣服也被汗水湿了大半,转眼一看短发的毛承明,头发像是被水洗过一样,衬衫还被浸透出盐渍,毛承明却说“冬冷夏热”,已经习以为常了。
同样汗流浃背的还有毛承明的同事孙逸飏,夏季高温天气下,他要每天巡检机房。在烈日的暴晒下,闸室的机房犹如一个密不透风的蒸笼,孙逸飏和他的同事巡检完机器后,正蹲在地上更换泵站内的干燥剂。“高温天气炎热,必须要经常更换干燥剂,才能保证泵站内不会形成水蒸气流入油箱内。”孙逸飏说,对于闸区来说,启闭机液压泵是关键运行设备之一,必须要时刻关注它的运行状态。
看到孙逸飏在机房内热得汗流浃背,记者便好奇地问,机房处于室内不能安装空调吗?孙逸飏向记者解释,因为冷热空气相遇会形成冷凝水,机房中无法安装空调,但高温天的维护、检修工作必须如常进行,丝毫不得马虎。
这场“高温战役”,除了一线职工身处其中之外,还有来往于航道的船民。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下游锚地,太阳直射加上水面反光,使得等待前往待闸区的船只仿佛置身于“火炉”之中。不过,正对航道的水上驿站则又是另一番景象——超市、农副产品等设施一应俱全,一帘之隔,空调送出的凉风与室外的酷暑形成了鲜明对比。
“以前没有这个驿站的时候,买东西要借车去几公里外的超市。现在驿站里米面粮油、荤菜素菜应有尽有,从船上下来走两步就到了。”刚从上海返程的溧新908号船船主孙国胜正在驿站里休息,待船闸开启后,他准备回安徽铜陵继续拉货。对于孙国胜来说,水上驿站不仅解决了补给问题,还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下坝船闸作为芜申线南京段航道的重要咽喉,其一线与二线船闸分别承担着不同吨级船舶的通航任务。下坝船闸管理所副所长王江告诉记者,考虑到连续高温蒸烤让等待过闸的船舱更加闷热难耐,他们在保障运行畅通的同时,组织志愿服务队前往引航道区域慰问待闸船舶,给船民送去矿泉水等防暑降温慰问品,帮助船民降温解暑。志愿者还向船民详细讲解安全过闸须知、应急措施等,帮助船民平安过闸。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吴春霞 见习记者 曹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