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暑假生活新场景,这个假期南京中小学生这么过……

紫金山新闻
2024-07-16 19:14
+关注

在各类科技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在文博场馆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在志愿服务中……这个暑假,我市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不再沉浸在“题海”,奔波于各类补习机构,而是“解锁”更多暑假生活新场景,在多彩活动中收获更多元的成长。

走进高校,与前沿科技零距离

近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终身教育学院里来了一群“特别”的学生——来自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基地高中的68名学生和17名教师。他们在南大教授、专家的带领下,参加为期5天的科技创新教育夏令营,主题为“和老师一起上大学”。

活动由南京市教育局携手南京大学终身教育学院主办,采用创新的“师生同学”模式,即这些高中生的科技辅导老师,和同学们组成一个个师生混搭的学习小组,围绕南京大学教授专家精心设计的科学探究与实践任务,共同学习、共同探索,亲历全部的学习过程,深度体验科研的魅力与挑战。

活动现场,南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教授图文并茂地给同学们解读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南大新生学院专家围绕《未来选择与中学生生涯规划》这一主题,给高中生们上了一堂特别的生涯规划课;学生们还走进实验室,参与一系列现代工学实验、生命科学实验、地球科学实验,甚至走到野外进行地质地貌实地探究。

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俞快说:“这个暑假,通过‘和老师一起上大学’活动,打开了一扇科学的大门,我们亲身经历各种实验,学习到了科学、谨慎的理科思维,也让我明白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获得知识这一层面,更要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对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市教育局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说,夏令营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通过与前沿科技零距离接触,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家们的认知历程。同时,还鼓励营员们以自身科研经历为镜,反思并提炼对科学家群体及科学本质的认识,为他们的未来科研之路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激发中小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这个暑假“科技感”满满的活动还有很多。

7月11日下午,在南京晓庄实验学校开设的“科技机器人”课堂上,一群二年级的孩子听完老师的课程内容介绍后,立即进行分工,按照电脑的指示选取零件,进行拼装,然后编写程序,最终让小车按照自己的想法运动起来。

一旁的指导老师看到孩子们的表现竖起了大拇指。“这个过程非常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因为小车的造型设计一方面要通过观察电脑上的模型,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课程策划者、南京晓庄学院教授王小正说。

二年级学生李君泽说:“我对机器人课程十分感兴趣。经过小组几个同学的分工合作,最终我们能让小车运动起来,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据悉,为了让孩子们玩转科技,今年暑假我市推出了一系列科技嘉年华活动,包括教育、科协等部门将开展的中小学“玩转魔方”秀活动、中小学“五小”科技创新教育活动、金陵杯“和鸣7.0:绿水青山”创意制作挑战赛研创学习等。南京全市163所“星光基地”学校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假科技周活动,吸引了近万名学生参与。

探秘博物馆,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历史文化

7月10日下午,玄武湖畔的古生物博物馆里,一群学生坐在实验台前,手持专业的化石修复工具,敲敲打打,目不转睛,忙着将三叶虫化石从岩石中挖掘出来……这是古生物博物馆推出的化石挖掘体验现场。

这个暑假,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喜欢走进博物馆参观体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一天下来,人流量能达到三四千,假期和周末时则更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孩子和家长。展馆中最受欢迎的地方莫过于化石挖掘‘实验室’,在这里,孩子们按照挖掘步骤,敲敲打打,十五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获得一枚自己亲手分离的化石样本,在实践中体会到考古的魅力。”

“这是我挖出来的三叶虫化石,虽然有点小,但是很完整,纹路很清晰,我一定要好好收藏!”一位小朋友一边清理化石标本,一边兴奋地向记者分享他的小小发现。他说,自己一直都很爱上科学课,对恐龙最感兴趣,因此暑假让妈妈带着到博物馆参观体验,以后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

一把刻刀,一块木头,12岁的陈皓铭今年刚刚小学毕业,已经是个颇有经验的“小小木雕师傅”了。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古色古香的环境里,他正专心致志地进行着学习,一只憨态可掬的木雕招财猫,在他的刻刀下逐渐成了形。

7月11日下午,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孩子们学习体验民俗文化的场景,从脸谱绘制到南京木雕,从剪纸学习到绒花制作……不同的工作坊里都是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老师轻言慢语,一步一步教,学生聚精会神,认真仔细学。

南京木雕传承人常慧君介绍,陈皓铭和她学习了两年的木雕,浅雕刻的技艺已经全部学会了,现在正在尝试简单的立体雕刻,而这样对传统非遗技艺感兴趣的孩子并不在少数。“特别是暑假里,来学非遗技艺的孩子更多,只要我有时间,我都教。”

“我对木雕很感兴趣,暑假期间,我每周都会来学一次,父母也很支持我,我觉得当一块木头在我手里变成一件作品的时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陈皓铭说。

这个暑假,为了让青少年在学习历史、感悟历史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市组织“文博之夏”系列活动,围绕“在博物馆长大”这一主题,全市文旅系统推出了108项精彩的展览、社教活动及研学、夏令营等,一批青少年学生走进博物馆、体验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在博物馆中收获知识、收获成长。

参与志愿活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

近日,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走进了一批身穿红马甲的中学生志愿者,无论是指引游客入场,还是帮助游客租借讲解器、寄存行李,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这批中学生志愿者来自南京市二十九中幕府山初级中学。该校相关负责人说,为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增强学生团员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暑假期间,学校团委组织了志愿服务活动,没想到报名非常踊跃,为此学校分成三批组织学生参加了活动。

渡江胜利纪念馆是免费场馆,由于部分游客未提前预约就来到场馆,常常容易造成拥堵现象。志愿者们就耐心指导游客预约、扫码入场,热情地给游客提供场馆地图。部分志愿者事先了解了场馆情况,在展馆大厅帮助咨询和引导,讲解介绍时也游刃有余。有的志愿者还协助整理游客中心的图书架,打扫地面卫生,为游客们提供干净整洁的参观环境。遇到雨天,携带雨伞进馆的游客非常多。大家就耐心地给一个个雨伞套上防水袋,以防水渍溅湿地面、影响他人。

学生王艾嘉说:“这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使我了解到了渡江胜利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更是让我深刻地亲身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定我作为一名团员为群众服务、吃苦耐劳的信念,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培养奉献精神,为人民、为社会服务,为新时代建设贡献自己力量。”

今年暑假,南京团市委联合南京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推出中小学生“志愿者”暑期实践系列活动,号召全市中小学生利用暑期时间,注册一个志愿者身份、接受一次志愿者培训、参与一项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受到众多中小学生积极响应。

“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有的走进沿街商铺,向商家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有的走进居民小区,敲门入户宣传垃圾分类;有的来到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开展桶边指导实践服务、清洁周边环境卫生行动。”一位初中生志愿者说,“通过志愿服务,我不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对于别人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这也让我感到自己的价值不可替代。”


“还暑假该有的样子”

江苏省家庭教育名师南京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江浦实验小学夏光清老师

暑假该有的样子是什么?就像植物生长、动物繁衍有节律一样,暑假该给孩子的身心放个假了,亲子间也需要挂上“免战牌”,没有催促,没有比较,没有求全责备,帮孩子慢慢蓄积学习的热情和能量。

“双减”的目的是什么?是调整教育结构,让德智体美劳和谐起来。暑假,需要换个生活模式,让孩子顺应各自的意愿和能力去探索、冒险与发现,打开一扇新的视窗和大门。

当然,除了孩子的身心得到修整和生长外,这个假期还可以去锻炼和提升短板与不足。开展志愿服务,学会爱人与被爱;走进文博场馆,学会社交和与人互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发现自己的天赋与优势;规划假期安排,弥补执行功能中的缺项。暑假不是父母完全放松不管不问,不是孩子成天窝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游,也不是置学业于不顾,而是在力所能及的条件内,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一个有美好、有成长、值得回忆的假期。

还暑假本来的样子,简单而言,就是把生活交给孩子,把成长还给孩子,这些或许才是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有能力和心力突破和跨越的基石。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钱红艳

实习生 马然 孔佳琦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