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与劳动者同行│隐形侠“炼丹炉”里呵护医生的“手”

紫金山新闻
2024-06-20 22:21
+关注

医疗器械就像是医生的“手”,帮助医护人员实施更精密更完善的诊疗。当它们被前一位病人使用后,必须经过严格规范的再处理才能再次投入使用,确保病人医疗安全、降低医院感染,因此不太显眼的消毒供应中心常被称为医院的“心脏”。在每一件医疗器械的背后,是一群“幕后天使”的精心守护,清洗、消毒、灭菌确保器械“零损伤”……“炼丹炉”里呵护医生的“手”。今天,记者走进隐秘的消毒供应中心,目睹各类复用器械一次次恢复活力,再次投入到医疗救治中。

“手术室连台手术多,有些器械下一台还要用,需要加急处理!”每到夏季,市第二医院骨科、胸外科、眼科手术量不断增加,这样的加急要求对于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接收污染器械、检查完好性,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一大早就换上工作服投入长达十余道工序的清洗消毒灭菌流程中。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区域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及无菌物品存放区,每一个区域都有严格的工作规范与流程。回收清点、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 ……各种器械、器具的再处理流程都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整套工序完结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忙起来,喝水也顾不上。

“去污区是消毒供应中心最‘脏’的地方,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标准防护,穿隔离衣、带护目镜和手套、防水鞋。”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蒋学美告诉记者,夏天再高温,一系列的“全副武装”不能少,每天3000-5000件左右被不同患者污染的器械,从混乱到有序,从极污到极净,每一个环境都不容忽视,清洗下来,汗湿衣服已成常态。碰上手术量增加的时候,器械消毒灭菌的次数和数量会更多。“每一把清洗消毒后的手术器械,进入检查包装区都要用带光源的放大镜进行清洗质量的检查,确保每一件器械无血迹、污渍、锈迹且性能完好。如果发现器械不完整,清洗质量不达标,则不能使用。”此时蒋学美护士长的团队就成了“福尔摩斯”,火眼金睛从不放过每一丝痕迹、小到一颗螺丝大到一套外来器械,都要一一核对。

即将进入暑期,眼科手术也逐渐增多。眼科手术器材都非常精密,如何洗、怎么护都有讲究,拥有二十多年手术室护理经验,加上多年的钻研,让蒋学美对每一件器材都了若指掌,“随着外科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器械的种类日益繁多,结构越来越精细复杂,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必须紧跟专业发展,学习各种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不仅要了解手术器械相关知识、细菌感染相关知识,更要掌握疗器械的名称、功能、结构特点、清洗消毒灭菌需要注意的地方,已确保器械‘零损伤’。”

灭菌也是大有文章,选择高温灭菌还是低温灭菌,即便有说明书,也要结和多年实践经验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因为这群“隐形侠”不仅要确保器械干净,还要尽可能通过“呵护”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在灭菌区,消毒员会将包装好的器械包送进“炼丹炉”——压力蒸汽灭菌器,通过近一个小时灭菌流程,最高134摄氏度的温度,让污染的器械来一个“重生”。即使是冰火两重天的环境,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们仍然保持从容,对于每一个步骤丝毫不马虎,安全地把所有复用诊疗器械从这里流向各个科室。

不像急诊室或手术室那样被很多人熟知,每天只与冰冷的器械打交道,不为大众所了解,但却肩负着重任,与每一位患者安全休戚相关,得到医院其他科室的信任与尊重。“每一件器械的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生命,而这些器械由我们守护。作为护士不求荣耀,保证每一台手术正常进行,不出现感染事故,是我们的责任。”走出灭菌区擦擦汗,每一位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又投入下一道工序,成为全天维护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后盾。

通讯员 朱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