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应急管理“181”信息化平台上,朱智平看到“企业安全脸谱指数92分高安全”的字样,欣慰地笑了,“得益于南京市综研联检等帮助和公司上下的一致努力,我们公司的安全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依然需要加倍努力。”
朱智平是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安环办主任,他口中的“综研联检”全称叫安全生产跨部门综合研判联合检查机制。作为安全生产的一项改革创新机制,“综研联检”于去年4月由市安委办、市委编办联合发布,当时运行时是全国首创。
一年多来,已经有6000多家企业受益于这项改革创新举措,有效减少企业迎检次数1.7万余次,提高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也优化了营商环境。
它,是对企业的全方位“安全体检”。
“通过这样一次对企业的综合‘安全体检’,形成‘靶向诊疗’方案,提升我们企业的安全水平。”朱智平说。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专注于轨道车辆自动门系统的制造业龙头企业,有4个厂区近3000名员工,安全生产工作一直是企业管理层关注的重中之重。
“以往检查安全生产多是分散的,但去年4月的检查是集中的全方位的,一下子来了由7个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团队。”朱智平记得,其中有安全顾问、行业专家、监管能手、检查专家,更像是一个专业研判团队,“他们除了检查,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综合研判,对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体检’。”
他还记得,这个团队从上午9点开始工作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多,仔细查看了公司的智能化安全监控平台,详细了解了公司安全系统的运行流程,认真分析了各种安全台账记录,现场调查了消火喷淋等系统,还就检查中的安全状况与公司进行了细致沟通。朱智平表示,对于这样的检查,他们作为企业非常欢迎,这种多维度深层次检查,精确提高了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质量。
记者从南京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仅今年上半年,全市运用“综研联检”检查企业3431家,指导企业整改重大隐患224条,出具指导意见书2602余份,提出指导意见近1.8万条。“多方会诊”定方案,“全面体检”查隐患,“注重疗效”促安全,这种运行机制既得到了社会各方面认可,也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意识和安全水平的提高。
它,无事不扰企。
“让企业印象深刻的不只是‘对企业的安全体检’,更重要的是这项检查制度‘综合查一次,无事不扰企’,为企业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采访中,相关企业负责人这样表示。
朱智平从2017年进入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和负责的就是安全生产工作,“有了综研联检这项改革创新机制后,安全迎检次数一下子下降很多。”
“以往全公司一年要迎接安全生产相关检查50多次,但自从去年4月那次接受应急、消防、市场、生态环境等7部门联合‘大检’后,一年下降了10多次迎检,今年的迎检次数更是进一步下降。”
这种变化让朱智平和同事们感到高兴,“这种多部门联合检查的新机制综合检一次,平时尽量不打扰企业,让企业有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企业安全和生产运营,对我们企业来说省时省力,帮助很大。”
记者从南京市应急管理局获悉,数据显示,2023年4月后到今年6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市“综研联检”企业6000余家,有效减少企业迎检1.7万余次,“综研联检”有效降低检查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并惠及更多企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它,不断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通过综研联检及其他安全生产的改革措施,提高了我们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也创造了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朱智平表示。
在安全生产中,“本质安全”是经常被提到的词,它追求的是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的安全目标。“综研联检”模式追求的就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目标,不断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走进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从安全生产监控室到安全生产智能化系统,从清晰的各种安全疏散标志到安全运行系统,从各种消防安全设施到完善的消火喷淋装置,都在保障着企业开展正常有序的生产经营活动。
这些年,公司获得“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多方肯定,作为企业“安全生产”战线的一名“老兵”,朱智平觉得,专业化团队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指导,实现从查企业到帮企业的转变,让企业更安心的进行生产,“改革创新的举措可感可知,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这些改革实践带给我们企业的信心和力量。”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优化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综研联检这项全国首创的应急管理改革创新机制正在从查“企业的隐患”向帮“有隐患的企业”转变,从执法搭档制向“1+N”多学科专家团队转变,从分部门分专项检查向“一站式诊疗”转变,不断推进企业生产安全关口前移,助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南京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综研联检为抓手,不断推进这项改革措施向纵深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实现‘近悦远来’的高质量发展。”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国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