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信大“牵手”华为,培养信息工科拔尖人才

紫金山新闻
2024-03-27 18:22
+关注

春招旺季,在大部分学生还在忙着找工作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级华为实验班学生王曦明已经签约苏州易德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产品工程师一职,利用自己在高频电子线路和电路图方面的专业知识,判断产品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产品进行调整和优化。王曦明所在的班级是全球首个数据通信方向华为实验班,得益于优异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王曦明一路披荆斩棘,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版专业书籍1本,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授权发明专项1项……本期“发展新质生产力,南京高校在行动”栏目聚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华为实验班,看南信大如何“牵手”华为,培养信息工科拔尖人才。

前沿技术进教材入课堂,帮学生打牢理论知识基础

最低要求原专业学分绩点的前5%,着重考查学生高数、C语言、英语以及线性代数四门学科的成绩,要想进入华为实验班,并不简单。凭借着综合成绩4.14(满分为5)的成绩进入初选,再经过严格面试,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王曦明从电子信息大类专业选拔进入首届华为实验班。

如何让这部分拔尖学生更拔尖,实现卓越化、个性化发展?围绕数据传输、网络通信、网络安全、网络智能化领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华为实验班探索构建了“面向前沿·理实交叉·深度融合”的信息工科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最新科技前沿技术在市面上还没有成熟的教材,那依托华为公司的专业积累和技术沉淀,组织高级研发工程师来编写!要产业前沿技术知识设计开发成合适的课程,融入学生的本科培养方案,还要讲通讲透,那就邀请行业资深专家上讲台授课!

王曦明本科4年的课程,既设置了《排队论》《网络演算》《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也安排了《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技术》《云技术原理与应用》《物联网操作系统》《数据通信综合实践》《云技术综合实践》等关键核心专业选修课程,授课老师不仅有校内学术大咖,还有企业权威专家,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

“面对社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大趋势,SRv6技术是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主流技术路线,我们的课程《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由学校电信院通信系副主任孙兵教授授课,他曾是华为的高级工程师,孙教授从典型和丰富的技术案例进行讲解,同学们很快就熟悉了解了SRv6技术。”在王曦明和同学们看来,由华为专家团队编著及授课的数据通信系列课程,内容非常前沿新颖。

进入华为实验班仅一年,王曦明便在专业领域有所突破,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和同学徐翰文联合编写的15万字专著《51单片机入门教材》正式出版。“这本书介绍了51单片机(基于IAP15F2K61S2平台)的程序设计,适合无单片机基础,有一定C语言基础的读者了解一些电路的基本原件以及单片机的构成,利用单片机实现一些小规模系统,如制作一个可以调节风速和定时关闭的风扇等。”王曦明表示,华为实验班帮助他们打牢理论知识基础,让他们有充足的底气和自信攀登更高的山峰。

真业务场景中实验实训,提高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在校内打牢理论知识基础,在校外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上学期,王曦明和同学们进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了解高密WIFI、独有智能AP算法、数据中心建设、网络安全、云服务等高精尖技术,并参与到实训项目中去。“实训期间,我们每位同学都拿到一份操作手册,对于如何正常连上虚拟机,如何运作系统、运行代码都有详细的说明。校外导师还会为我们讲解技术和设备实际运用场景,比如某游戏公司在节假日期间会运用他们的设备,来解决假期流量带宽瞬时增加的难题。”通过实训,王曦明和同学们接触到数据通信领域前沿技术的最新应用,学习相关实验软件和平台的使用方法,在实际组网和应用场景中掌握如何规划、部署和应用课堂中学习的新技术。

“我们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的地铁屏蔽门临关门乘客闯门预警方法’,通过人脸识别来测算客流量,里面用到了机器视觉,属于通信技术的一部分。当前地铁普遍使用的称重或者红外线都会存在一些误区,通过视频分析模块可以连续不断计算行人目标在门前区域的运动轨迹,闯门风险评估模块可以基于运动轨迹计算该门面临的乘客闯门风险,进行预警处置。”王曦明介绍。

“新工科尤其强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完备的实验室和实验基地是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信院通信系副主任孙兵教授介绍,学校正在加紧建设华为创新实验室,覆盖“新一代数据通信”“云计算”“鸿蒙操作系统”三个主要方向,能让30名同学以小组形式同时进行实验,“引入数据通信以及云计算等相关实验项目,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使用上华为先进的软硬件设备系统、结合真业务场景进行实验实训,在触碰前沿科技和行业应用的过程中,培养新工科拔尖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

拔尖人才培养成效凸显,专业领域竞赛崭露头角

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江苏赛区一等奖……在华为实验班,不少“科研小白”成长蝶变为“竞赛达人”,在专业领域竞赛中崭露头角,吴雨桐便是其中一位。

“大二下学期,在初步接触了微机原理课程之后,我便在导师程玲的鼓励下,参加了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并荣获全国一等奖,这是我的竞赛初体验,良好的开端给予了我很大自信,让我在数据通信这条科研道路上走深走远。”吴雨桐目前已经成功保研至东南大学,她表示,通过在华为实验班的学习,他们感受到企业最前沿的技术发展趋势和需求,期待在后续的科研生涯中,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开展原始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为国家科技进步出份力。

科学选才鉴才、注重名师引领、强化实践能力……华为实验班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走出一批知行业、懂场景、会应用、能实践的拔尖人才。2020级华为实验班必修课成绩优秀率为39%,基础课平均成绩优异,在同类专业中遥遥领先。“以赛促学”双创教育模式收效明显,获省级奖项34个、国家级奖项16个。同时,该班级先后荣获省级先进班集体、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青年大学习”优秀团支部等荣誉十余项,取得科创成果和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比例100%。

“经过近3年的探索建设,华为实验班已经成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代名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联合华为加大资源共享,共建开发优质课程;推进师资培训,提升教师工程化能力,培养更多走在世界科技前列、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新工科人才。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实习生 王凌云 严瑀萌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