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3 日,南京晓庄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教师教育蓝皮书: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报告(2023)》。据了解,蓝皮书以学前教师教育为主题,以大量详实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独特的理论框架,展现了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真实水平。
报告包括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区域篇、附录 5 部分,汇集了全国十余位教育学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撰写的分析报告,共计 15 篇。报告通过构建教师教育事业综合发展指数,测算了 2020 年全国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勾画出全国 30 个省(区、市)(不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台湾)的教师教育发展水平地图,并通过教师教育事业综合发展指数形成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状况的总体判断,将为新时代教师教育研究提供新经验,为新时代教师教育教学提供新参考,为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提供新动力。
中国教师教育发展面临五大挑战
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支撑,必须大力加强并且优先发展。蓝皮书指出,站在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基于中国教育传统和使命愿景,深入探索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旨归、逻辑框架、治理体系和实现路径,是中国教师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除了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挑战外,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完善教师教育学科体系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要控制
控制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数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势所趋。伴随出生率的日趋下降,幼儿园教师即将供过于求,因此不能盲目扩大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规模。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由现阶段的“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提升至“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引导和鼓励优秀的初高中毕业生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是提升职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未来提升学前教师职前培养质量的必要举措。蓝皮书建议,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和其他师范类院校可充分利用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地方师范院校和高水平职业院校应积极改革创新,加强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继续实施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为地方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
乡村学前教师教育特色不明显
蓝皮书指出,我国乡村学前教师教育特色不明显,存在“去乡村化”倾向。
从应然的角度来讲,乡村学前教师教育应有别于城市,应真正做到“关于乡村”“基于乡村”“为了乡村”。然而,当前乡村学前教师教育特色并不鲜明,还存在严重的“去乡村化”倾向。所谓“去乡村化”是指乡村学前教育没能体现城乡差异、乡村特色以及乡村幼儿教育的针对性。乡村学前教师教育被严重边缘化,高校针对乡村培养的幼儿教师数量较少,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未构建专门用于评价乡村学前教师教育的标准体系,见习、实习环节较少,在职的乡村幼儿教师普遍缺少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即使偶然获得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所接受的培训内容往往缺乏“乡土气息”,很难真正契合乡村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
乡村学前教师教育之所以特色不够鲜明,体现出严重的“去乡村化”趋向,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外因而言,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我国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明显小于城市,这就导致对于学前教育师范生而言乡村缺少足够的吸引力,乡村学前教师培养缺乏应有的“乡村意识”。从内因而言,我国承担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相关院校“乡村关怀”欠缺,从而使乡村学前教师教育与城市学前教师教育雷同,缺乏自身的特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通讯员 李荔慧
图片由晓庄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