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带100元,不得接受任何劳动报酬以外的资助,在陌生的城市里生活15天……这个暑假,湖北科技学院开展“生存大挑战”活动,该校6名大学生奔赴南京,借此“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我们挑战成功,扣除各项支出,最后结余5000元!”7月31日,“生存大挑战”最后一天,队员们收拾行装准备离宁,言语中难掩兴奋。于他们而言,这段日子转瞬即逝,半个月里奔波于南京的大街小巷,甚至无暇观赏这座城市的独特景观;这段经历却又曲折漫长,那些遗憾和惊喜,那些泪水和汗水,终将成为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一课。
找短期工受阻,日行14公里四处谋岗
7月17日下午,“生存大挑战”南京分队抵宁。走出南京南站,6名队员茫然四顾、一脸忐忑。
无疑,每人100元的活动经费,不足以支撑15天的日常开销,找到工作、获得报酬是挑战成功的关键。此前,大家已经通过各类线上招工平台寻求工作机会,但结果并不满意。正值暑假,兼职大学生数量激增,队员们仅能工作15天,更是身处竞争劣势。因此,线上咨询时绝大多数公司以“不要短期工”为由予以婉拒,虽然队员们所学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音乐学等,同样是毫无用武之地。
怎样才能迅速上岗?大家思来想去,用工门槛较低且能够日结的岗位,就只有小时工了。队员们开始改变策略,将目光投注于南京各类兼职群。在带队老师处“蹭住”了一晚后,7月18日,队员们兵分几路、四处出击。
历经7个多小时,通过地铁、徒步等方式活动路径超过14公里,跨越江宁、玄武、秦淮和鼓楼四个区,先后询问小区保安、公司模特、泳池安全员、物流扫描员、物流搬运工等工作,但都因为“时间不合适”遭到拒绝。“真是不容易!”涂圣洁和姜子豪如此形容当天找工作的过程。
当然,“捷报”也在不断传来。钟硕与王则为成功在江宁区的一家知名饭店找到服务员工作;闫倩通过了一家皮肚面馆的面试。大家不仅能拿到一定的报酬,还能享受到免费的“员工饭”,这也给其他队员传递了信心和力量。
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找工作的路上
事实上,小时工的特性决定了队员们很难稳端“饭碗”,有了“上顿”没有“下顿”成为常态,队员们戏称:“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找工作的路上。”
帮人摆摊、当服务员、打扫卫生、分拣快件、前台收银、发放传单……在这15天里,队员们尝试过各类工作,也初识打工艰辛。姜子豪一口气打了三份工——当饭店服务员、当帆船引导员、当搬运工。正是旅游旺季,在帆船俱乐部工作时,他白天忙得没有时间吃饭,只能等到晚上下班后,就着冷水啃压缩饼干。挑战的最后几天,他去了快递公司搬运快递,一天工作12小时,中间只有半小时吃饭,依旧是冷水配饼干。
同样,近期南京知名饭店人气高。几位在此兼职的队员也是不间断地收拾餐桌、清理碗筷,每天晚上10点后才能离店。
队员们也曾思考过,小时工变动频繁、劳动强度大,是否应该换个“赛道”?经过商议,大家决定尝试摆摊。7月22日上午,女生们前往南京义乌小商品城寻找合适的批发物品,男生们则到江宁区百家湖广场挑选摊位。然而,一则消息击破了大家的憧憬:摊位费为100元/晚,且摊位仅能长期租借。
大家只能从提高工作的“含金量”上入手。钟硕找到一份发放传单的工作,原本商定的报酬是3小时70元。凭借较强的责任心与乐观向上的态度,他很快将500张传单发放完毕。被其认真敬业的态度所打动,老板额外多支付了10元的工资,并提供了免费晚饭。考虑到快递分拣员一天收入达到200元,涂圣洁、姜子豪不畏辛苦坚持干了5天。
一份份善意,激励着队员携手前行
16年前,湖北科技学院也曾组织13名学生去长沙进行“生存大挑战”。时隔多年,该活动得以重启且赛制升级,接受挑战的学生增至61名,赶赴的城市达到10个。参赛队员不仅要靠100元生存15天,还要与其他城市分队比赛谁的结余最多。这也意味着,即使南京队员们赚取了一定的报酬,为了团队的胜利,也不得不每天勒紧裤腰带,省下每分钱。
7月18日中午,姜子豪、涂圣洁路过一家包子铺,没有吃早餐的他们,反复比对价目表上的价格,最后咬牙决定买四个单价0.8元的馒头。不料,老板娘笑着说,“馒头已经卖完了,要不要买1块5的包子?”两人当即摆了摆头,饿着肚子继续前进。
钟硕也直言:“在南京的这段时间,住宿哪便宜就住哪,吃饭就吃员工餐,喝水就接商场免费的水,饮料更是想都不敢想。”
只有在7月22号队员闫倩的生日会上,大家“奢侈”了一把。队员们为她购买了一个生日蛋糕。蛋糕虽小,情义却重。大家一起合唱生日歌,突如其来的惊喜让闫倩热泪盈眶……
队友之间的温情激励前行,南京市民的种种暖心之举无异于“雪中送炭”。刚刚抵达南京,女生组为住宿问题焦头烂额,闫倩打工餐馆的老板了解情况后,立即咨询店面附近的短租房。在餐馆老板的热心帮助下,女生组很快解决了住宿问题。而房东除了痛快同意女生组日结房租的要求,还为她们热心提供打扫房间的工作。
勇于去挑战,才能窥见另一番天地
昨日中午,“生存大挑战”活动已近尾声,带队老师黄乔木算了一笔账:南京分队本金为600元,15天内合计收入8946元,开支4465.47元,团队最终结余5080.53元。
目前,所有城市团队的战绩排名尚未揭晓,但黄乔木认为团队成员已经收获颇丰,此行锻炼了他们吃苦耐劳、协调沟通、团队合作的能力,令大家今后的学习、工作受益匪浅。
队员刘佩告诉记者:“不同于其他社会实践,用100块钱挑战生存15天,让我们真正走出学校、走进社会。高强度的工作、极致的生存条件并没有让大家退缩,尝了生存的苦,才越发察觉学习的‘甜’。”
姜子豪也表示:“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懂得劳动的艰辛、赚钱的不易,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的决心,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协作、沟通等社会化能力。”
南京之行虽短,社会实践意义不凡,正是每一次的勇于迈开腿、接受挑战,学子们才能窥见另一番天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芬芬
香城都市报实习生 范贝贝 曾紫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