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水泥+水=混凝土?对,但已是“过去式”!
6月2日,2023中国混凝土展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4—6号馆开幕。展览展示了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上下游全产业链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
混凝土怎么“混”?数字说了算!记者当天探展发现,这一最“土”行业正在不断玩转最新数字技术。
在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展台,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经过一系列国内外项目的实践,公司已率先在行业内形成一套工程设计数字化转型整体解决方案。经过简单参数输入,系统即可自动建模、自动出图、自动形成下料清单,确保“照方”制备的混凝土符合项目建设各方面需求。
据介绍,目前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这项“工业工程智能设计”已入选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十佳首展成果。
“配方”设计数字化,工程施工也能数字化。展会现场,一家南京企业“搬”来一只机械手臂,现场展示建筑构件“3D打印”。在此过程中,混凝土成了“油墨”,打印的成品也由平面图形变成了立体建筑。这家公司名为南京绿色增材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公司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混凝土3D打印技术适用于各种形状,可以实现设计自由;采用近净成型加工工艺,比机器加工产生的废料少,可以节约材料,在装配式建筑构件、市政设施、景观小品、装饰面板等生产制造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他们对这项技术的未来充满信心。
数字改变混凝土设计、制造,也在重新塑造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在一家名为“砼联科技”的混凝土产业链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平台注册用户已经超过5万家,入驻混凝土厂站1300多家,建筑工地8600多家,硬件供应商40多家,主流金融机构10多家。平台为用户提供运力撮合、轨迹查询、安全监控、在线结算、智能调度等数字化工具,并链接车前、车后、金融等服务,推动全产业链向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混凝土和水泥制品产业,是服务基本建设的基础材料行业,与国计民生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关系着住房、交通、水利、市政、抢险应急等多个民生领域的发展质量。2023中国混凝土展,由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主办,展期至6月4日。展会期间,同步举行2023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大会。
会上,记者获悉,2012年—2022年,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全行业主营收增长近2.8倍,预拌混凝土销量增加3.3倍。这十年,也是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加快数字转型、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十年。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高性能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发与应用、智能制造与智慧工厂、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等方面均取得明显进步,许多材料与工程技术和产品创新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健通讯员 博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