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改革惠农,“农综改”激活新动能

紫金山新闻
2023-05-25 07:16

前不久,南京市江宁区章村居民纪涛购买的一套组合家具到货,一家人坐在崭新的沙发上谈天说笑,其乐融融。“这套家具是用村集体发放的股份分红等添置的。”纪涛乐呵呵地说。“村民成股民,年年可分红”,得益于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江宁章村共同富裕实践声名远播。

章村的改革实践,是南京市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缩影。近年来,南京市高质量推进并完成国家和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任务,655个村社区全部完成村社分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加快推进……一项项改革成果,为全国全省输送了农村改革南京经验,激活了“三农”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释放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章村总部经济大楼章村总部经济大楼

村社“两本账”,摸清集体资产底数

昨天上午,江宁区秣陵街道太平社区会计张雅洁熟练地打开“新中大农村经营管理软件”,将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最新单据传输至后台,经监事、理事审核后,提交街道会计服务中心。“现在‘两本账’算得非常清楚,再也不会出现混杂的情况了。”张雅洁说。

张雅洁口中的“两本账”分别来自社区居委会和股份经济合作社。长期以来,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账目不分、混账使用”“同吃一锅饭”是不少农村地区共同的问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村集体收入增加,资金如何监管?2020年,南京市专门印发关于稳步推进“村社分账”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进行事务分离、账户分设、资产分管、核算分立的“切割”。

“村社分账”,关键在于怎么分。作为南京首家股份制改革试点社区,太平社区在2003年就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并确定了“生不添死不退”的固化政策。2020年被列入南京第一批“村社分账”试点社区后,该社区进一步明确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产权划分,将工业园、农贸市场、门面房等经营性资产划归股份合作社统一管理,办公设施、公益场所等设施按非经营性资产由居委会统一管理,银行存款和各级财政补贴资金按性质和用途分别划归村、社账户。

“通过清产核资,确定社区经营性资产约有1000万元,由全体股民共享,支出形式包括股份分红、老年人生活费、大病救助、厂房经营性支出等;非经营性资产超400万元,负责社区日常行政和公益性支出。”太平社区党委副书记徐斌说,经营性资产由股份合作社统一管理,避免了合作社用收益过度“贴补”村委会的情况发生,更好保障了全体股民的权益。

今日后圩村。浦口发布供图今日后圩村。浦口发布供图

“家底”清,路径明。浦口区星甸街道后圩村将6000多亩土地和办公楼等资产进行量化分股,统一发包运营,昔日偏僻的小村落摇身一变成为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通过统一授权、统一包装,提升产业规模化标准。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后圩村集体经济收入1238万元,全村分红590万元,人均达2800元。“最多的一户村民家分到了52809元。”后圩村党总支书记董善军说。

资产“活”起来,做大集体经济蛋糕

盘清“家底”后,如何盘活资产,做大集体经济“蛋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一道“必答题”。走进高淳区东坝街道游子山村小茅山脚自然村,四周青山逶迤,多处精致的民宿掩映在绿荫中。“这里的民宿更像一座大花园。”来自安徽芜湖的游客李振说,他们一家几乎每年都会来住几天。

“原本村里人都瞧不上的小山村,竟成了城里人的‘诗和远方’。”站在小茅山脚村口,游子山村村委会副主任王良福感慨道。此前,由于村民出去打工或往城里搬,很多房屋空置。改变始于2017年,小茅山脚村流转村里的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闲置宅基地,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精品民宿,再将收益投入到镇级投资公司,让钱生钱;同时,把500亩农民承包地集中流转出去,年租金可达40余万元。

在小茅山脚村,家家户户都是开满鲜花的美丽庭院。高淳发布供图在小茅山脚村,家家户户都是开满鲜花的美丽庭院。高淳发布供图

闲置资源“活”起来,低效用地再开发。走出地铁3号线天元西路站,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工业LOFT风格的花园式办公群落——江宁秣陵9车间。“这里已聚集了58家科技文化类企业,孵化培育了12家高新技术企业,各类知识产权达400余项,不仅是秣陵的‘专利工厂’,也是我们的 ‘聚宝盆’。”秣陵街道牛首社区党委书记陈卫莲说。

秣陵9车间的前身是建成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牛首工业园。“当时入驻园区的都是纸张印刷、金属加工等低附加值工业企业,既没有税源收入,租金收益也不高,严重制约集体经济持续壮大。”陈卫莲回忆道,几番思量后,社区决定推动牛首工业园转型升级,并引入专业化运营公司,打造集软件研发、文创设计等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如今9车间年产值近10亿元,每年不仅能为牛首社区带来近800万元的租金收入,还带来了近2000万元的税收。2022年,牛首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3723万元。

由传统工业厂区变身花园式办公群落的江宁秣陵9车间。江宁发布供图由传统工业厂区变身花园式办公群落的江宁秣陵9车间。江宁发布供图

大河有水小河满。随着集体收入的增加,牛首社区居民的“腰包”更鼓了。去年,社区全年发放股份分红410万元,平均每股达1080元,成为街道首个每股分红超千元的社区。“我们全家领到了4320元分红,我和老伴每月还有社区补贴的600元生活费,日子越过越好。”牛首社区居民张腊宝笑着说。

协同闯市场,拓宽共同富裕道路

眼下,江宁区农汇谷家庭农场的200多亩蓝莓已经成熟。“我家蓝莓根本不愁卖。”谈及销售情况,农场负责人张云底气十足。

张云的底气来自江宁区家庭农场服务联盟的成立。2020年,为改变全区家庭农场“单打独斗”的局面,江宁区成立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推动各农场“协同作战”。组织电商直播,就是联盟推出的新举措。“通过直播带货,末端零售环节得以打通,我们的蓝莓卖到天南海北,去年总销售额超300万元。”张云说。

江宁区农汇谷家庭农场。江宁发布供图江宁区农汇谷家庭农场。江宁发布供图

背靠家庭农场服务联盟这棵“大树”,江宁区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型江宁区农汇谷家庭农场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多。数据显示,南京目前已有1万多个家庭农场、4000多家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户抱团发展,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农忙时节,六合区赵坝村“85后”种植大户许庆却“稳坐钓鱼台”,“之前无论是秧田平整,还是水稻育秧,在微信群里预约就行,不用四处找人来干,省时省力。”

什么微信群有这么大能量?赵坝村第一书记王岚打开手机递到记者面前,“喏,就是这个群——赵坝村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查看群成员,记者发现,村内30多位种植大户悉数在列,还有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市供销集团、紫金农商银行六合支行等机构。

“产供销、金融等力量能够联合起来,得益于村集体领办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王岚一边介绍,一边领着记者参观社会化服务中心。走进其中,只见偌大的库房里,拖拉机等30多台套农机一字排开。“农机覆盖稻麦耕种管收全过程,村集体可开展土地流转、农作物种植、农机耕作、农产品销售等全程社会化服务,还可以联合供销组织、金融机构,提供农资、销售以及金融等服务,让种植大户种田不愁。”王岚说。

赵坝村。今日六合供图赵坝村。今日六合供图

“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指导耕种,统一提供植保等服务,粮食收上来还能帮忙销售,我们安心种田就行,去年收入超20万元。”许庆说。六合区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杨小蕊告诉记者,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实施,农户亩均节本增收约100元。

【专家点评】

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聚焦重点,深化城乡联动改革

一直以来,南京在农村改革多个领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特别是自2014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以来,南京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力度,高质量推进并完成多项国家和省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但也要看到,南京农村各领域改革不协调、不配套问题仍然存在,改革协同性、联动性仍需加强。建议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聚焦一些中观层面的综合改革领域,深化城乡联动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第一,以县域为单元统筹谋划,推进一批覆盖城乡的整体性改革;第二,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产业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划边界,实施一批跨县域的综合性改革;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城乡人口流动和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依靠改革回应居民新期待。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 杜莹 鲁舒婷 刘全民 孔伟 王怀艳

编辑 姚沁玥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