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观察
关注

年“味”十足!

紫金山观察
2023-01-27 10:09

国家级非遗骆山大龙文化节在溧水石臼湖畔拉开序幕,市级非遗章山王马灯在江宁秣陵街道精彩上演,13项非遗技艺“组团”走进金陵水乡·钱家渡景区......新年伊始,各类非遗民俗展示演出在南京多地轮番上场,不仅营造出年味十足的文化氛围,还丰富了各景区的旅游体验,更延伸了乡村旅游的内涵。

非遗有新生

从沉寂乡野到“民俗盛宴”

正月初五,溧水石臼湖畔的骆山花火露营公园内,锣鼓喧天,彩旗招展,一条白色长龙在四十余人的抬举下,缓缓升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骆山大龙”一年一度的演出拉开了序幕。和凤镇文体中心主任彭露介绍,骆山大龙的演出很受群众百姓喜爱,也是每年春节期间最有年味的一项民俗活动,“每年舞龙的时候最热闹,本村人抢着参与,外村人争着来看。”

骆山大龙舞龙现场。资料图骆山大龙舞龙现场。资料图

骆山大龙兴起于溧水孔镇骆山村一带,据考证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骆山大龙的表演一般于头年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来年正月十八结束。根据习俗,这期间骆山全村要扎龙、糊灯笼、刺绣、排练,四乡八邻的群众也会赶来观赏,气氛十分热烈。溧水区文旅局文化遗产科科长史述平介绍,相比我国其他地区的舞龙活动,骆山大龙因其龙身巨大而成名,有“江南第一龙”之称,“骆山大龙表演制作的龙极长,可达百米,表演内容丰富,包含掌旗、掌灯、吹喇叭、舞龙、跳珠、跳云等多个环节,场面壮观,极具仪式感和观赏性。”

因为历史原因,骆山大龙演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度中断,期间偶有几次演出,但直到2007年成功申请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骆山大龙才真正重获生机。今年60岁的杨小照是第四代传承人之一,见证了这项非遗表演的恢复,“舞龙表演虽然中断了不少年,但这门手艺印在脑子里,成为国家级非遗后,村里自发成立了龙会,专门负责组织舞龙的事务,全村都参与进来了,很快就恢复了骆山大龙演出。”

如今,骆山大龙演出再次远近闻名,盛况甚至超出从前。史述平说,从2010年开始,骆山大龙的演出就再没中断过,几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受制于财力,骆山大龙演出在古代也只能三年一次,如今则可以一年一次,成为溧水及周边群众非常喜爱的民俗表演活动。”

和凤镇骆山村舞龙广场。通讯员 颜夏男 杨国栋 供图和凤镇骆山村舞龙广场。通讯员 颜夏男 杨国栋 供图

骆山大龙寄托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今这一朴素的愿望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式得以实现。2019年开始,和凤镇通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陆续升级了骆山村道路,新建了舞龙广场,极大改善村容村貌。骆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辉介绍,骆山大龙已经成了村集体的“文化名片”,吸引了不少资本的青睐,去年引入的骆山花火露营公园项目,颇受市场欢迎,“现在不必等到舞龙的时候,周末和节假日也有不少游客前来。村集体资产盘活了,老百姓通过办农家乐等方式增收了。”

非遗有传承

从言传身教到“数字火种”

正月初三上午10点刚过,江北新区泰山街道宝塔社区的网格驿站内人头涌动、热闹异常。作为南京市非遗(布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瑞雷和他的弟子们拿出一个个围绕“新春”和“兔年”主题创作的金陵布艺作品,向游客介绍。

非遗传承人高瑞雷创作的兔年主题作品。泰山街道供图非遗传承人高瑞雷创作的兔年主题作品。泰山街道供图

“作为一项非遗文化,金陵布艺结合了南方刺绣细腻的工艺和北方布艺大胆的上色,更具立体感。”高瑞雷指着自己今年的得意之作介绍,这一组8只小兔子是一个系列,取名“福兔满园”,制作成玩偶、挂件、胸针、发卡等商品,使其更具实用性。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看到,8只小兔子颜色鲜艳、造型各异,或蹲或跳、或在奔跑、或在抬头望月,立体精巧且憨态可掬。

为了迎接兔年春节到来,高瑞雷和弟子们提前几个月就动工,才得以将众多精美的作品在春节期间呈现给大家。“已经有很多作品被有缘分的游客带走了,还有几个系列作品被选去参展。”高瑞雷笑着说,金陵布艺正以不同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传承技艺的同时,传达新年美好的祝福。高瑞雷认为,人是技艺的载体。近些年,高瑞雷在泰山街道的帮助下,成立了布艺工作室,带领街道下岗工人、再就业青年等群体组建了一支队伍。“教大家做手艺的过程中,培养了不少手艺人,大大小小进行了超过1000人次的培训,有60多人已开始创业就业。”高瑞雷说。

高瑞雷展示刺绣技艺。泰山街道供图高瑞雷展示刺绣技艺。泰山街道供图

今年40岁的李玲七年前开始学习金陵布艺,如今已开了一家实体店。“今年春节期间,牛首山景区还邀请我去摆摊,展示非遗民俗,生意相当不错。”李玲笑着说,自己也算有了一技之长,会一直坚持下去。

民间布艺传承不分人群不分年龄,从孩童到老人,只要有兴趣愿意学,高瑞雷都会手把手教授。数年前,高瑞雷接触到了江北新区残疾人组织——“太阳花”里的很多残疾人朋友,他以一种公益的方式,带领他们做手工作品,让他们找到人生价值。

随着科技的进步,非遗传承不仅有言传身教的传统方法,更有数字化影像保存的新路子。

溧水文旅局文化遗产科科长史述平告诉紫君,“为了让这门手艺更好传承下去,区里通过和村里老一辈传承人合作,用数字化影像技术,将骆山大龙的表演方式、道具制作等拍摄下来,“这相当于保留火种,让骆山大龙的‘火种’代代传承。”

非遗有市场

“牵手”景区 文旅融合促发展

大年初三下午,江宁区秣陵街道观音殿村热闹非凡,市级非遗章山王马灯的演出大获好评,身着五彩戏服的表演者们左手拎马头,右手握马鞭,在锣鼓声 中起舞,不断变换着队形和步伐,现场人气火爆,观众们的掌声不时响起

章山王马灯非遗演出走进秣陵观音殿村等景区。通讯员 尚姝 供图章山王马灯非遗演出走进秣陵观音殿村等景区。通讯员 尚姝 供图

王清是章山王马灯第五代传承人,她告诉紫君,市级非遗章山王马灯是秣陵街道凤凰村一带百姓为恭贺新年、祈盼风调雨顺而举办的大型舞蹈,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开道锣、迎灯、排灯、锣鼓、跳马灯,浩浩荡荡,延绵百米……过去,这番热闹场景是过年过节最期待的节目,但随着时代发展,马灯逐步退出大众舞台。

“因缺少演出经费、演出舞台和观众等,二十世纪80年代后,章山王马灯逐渐‘归于沉寂’。”王清说,近年来,随着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增多,恢复马灯这一传统民俗表演的呼声日趋高涨。2019年,在凤凰村村委会组织下,村民纷纷参与到马灯文化收集整理、马灯道具研发制作、马灯演员招募、马灯阵式编排训练等工作中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章山王马灯重新亮相,标志着这一非遗正式“复活”。

现在每逢重大节日,他们就会受邀前往钱家渡、观音殿等景区进行表演,王清感慨道,章山王马灯找到了新舞台,“看表演的人越多,我们传承的信心就越足,计划五年之内筹建马灯非遗馆,让更多人领略章山王马灯的魅力。”

紫君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非遗与文旅相融合,多个景区“牵手”非遗项目,不仅推动了非遗的传播推广,也促进了景区自身的发展。

游客在江宁美丽乡村景区金陵水乡·钱家渡赏非遗产品。通讯员 李婷 供图游客在江宁美丽乡村景区金陵水乡·钱家渡赏非遗产品。通讯员 李婷 供图

1月25日,春节长假第5天,江宁美丽乡村景区金陵水乡·钱家渡内,南京金箔、秦淮灯彩及剪纸等13项非遗技艺依次在这里展览演示,不少游客特意带着孩子前来参观了解非遗文化,看着各位非遗传承人或剪纸或描红,不时发出惊叹声。

作为江苏省首批“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之一,金陵水乡·钱家渡在景区内全面引入非遗展陈、展示、展演等活动,先后创新推出非遗工坊、非遗小食集市及非遗民宿等载体,同时推出“水荆墅马灯”“水上非遗夜演”等特色主题活动,极大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景区工作人员李梦雅介绍,在非遗带动下,相比去年春节期间,今年景区人气攀升三成,景区民宿客房一房难求。

传统民俗表演在金牛湖景区热闹上演。通讯员 裘令梅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 摄传统民俗表演在金牛湖景区热闹上演。通讯员 裘令梅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 摄

以景区为媒介,非遗的市场化路径也进一步打开。金箔锻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葛才金告诉紫君,进入景区后,曾经“曲高和寡”的金箔锻制技艺有了和市场、消费者接触的舞台,“比如金箔类冰箱贴、手机壳等新型文创产品,在钱家渡景区就非常受欢迎。”尝到甜头后,南京金箔还在进一步试水金箔类新产品,小到护手霜,大到家具装饰,古老的金箔手艺在新产品中“焕发生机”。葛才金笑着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走俏的行情,使得公司今年计划招收50名学徒工,未来十年,还将再增加100-200名从业人员。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孔伟 杜莹 李都 孙敬清 王怀艳

(通讯员 丁倩 李婷 杨彩红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 张安琪